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医修炼之道:医道

第146节

日期:2012-02-1211:46:59
      
        @天崖明月沧海2012-02-12 03:40:50
        问?教!:脉诊、脉断。
        -----------------------------
        @天崖明月沧海:
        您好!中医诊断主要是望闻问切四诊,又叫“四诊合参”。
        中医治疗主要是理法方药四部,又叫“一气贯通”。
        四诊是搜集病情,方药是派兵布阵。四诊“望闻问切”对应的是“神圣工巧”,而脉诊又称为巧学,也就是指唯有心灵手巧的人才能脉悟,所以说,中医的脉诊脉断是医者“内外兼修”的结果。
        内修心性,外修手指端触觉,故曰“心灵手巧”。
      
        我们举个例子,譬如清代周学霆的脉学专著《三指禅》,这是脉学中一部罕见的佳作,里面多有妙悟。我们来看一下周学霆是怎样进入脉悟的。
        在他《三指禅-总论》中说到:“医理无穷,脉学难通,人的心脉一旦豁然,这全凭的是禅悟的功夫。我还没到二十弱冠,因为身体得了病,不得不弃儒学医,研究方书,并没有特别拜师父,只是在脉学一道上得到了奇人的指示,提到了一个缓字,我就融会贯通。全身的脉证,在瞬息之间都能归于三指之下。到现在我学医四十多年,所到之处,不论大都市还是小乡镇,以脉诊探测病情,没有不应验的。现在我不敢把这脉学私自藏用,于是供诸于下。”
      
        这周学霆号梦觉道人,世人称他为周神仙,他“用药多奇重,断脉常神验”,并且认为脉诊的功夫全凭禅悟,所以脉学他又称为“三指禅”,所以说脉诊脉断是内修心性,澄心静虑的结果。
        他只是得到一个奇人的指点,就一个缓字就融会贯通,所以《三指禅》论脉以缓为根本,将缓脉列为二十七脉之首,其余二十六脉皆为有过不及之病脉。
        这是修禅悟道的人,内证外学的结果,就这一个缓字,就够许多人一生来修炼。缓是什么?是缓和从容,语言有没缓和从容?呼吸气机有没缓和从容?走路有没缓和从容?做事想事情有没缓和从容?
        吴鞠通说:“医生治病,就像宰相在朝,应该坐镇从容。”这坐镇从容就是镇定缓和,古代有名医叫医和、医缓,这名字也是有表法的,就是指医道妙悟要在于缓和从容,不紧不慢。
      
        所以说,脉诊脉断这种学问,主要还是要在禅定中去生出来。其实说穿了,世间所有至高至妙的智慧学问,没有不从戒定中生啊!
      日期:2012-02-1300:17:53
      
        @居业堂主2012-02-1222:18:41
        先生,我大姨夫左脚外脚踝上,覆盖了一层软软的组织,两个月之前出现,不疼不痒,用手揉,可由厚减薄。请先生,初步判断下。
        -----------------------------
      
        @居业堂主:
        您好!朱丹溪说:“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皮里膜外,不红不肿不硬不作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你大姨夫身体偏于痰湿体质,湿性趋下,痰性粘滞,痰湿相合,容易在身体各部位停聚,形成结节或硬块或软组织,这时不治硬块而专针对痰湿体质治疗,痰湿体质消除则硬块自无。至此痰湿作怪,形成结核或软组织。直接选用痰湿处方二陈汤随证加减即可。
      日期:2012-02-1418:28:14
      
        @历史爱好者20122012-02-13 20:38:29
        先生您好!现有一事急切请求帮助,我父亲年已八十有余,近日无法小便,腹部涨,经医院B超检查:前列腺增生较大。通过导尿管5天暂时解决了小便问题,但今天拔掉后正常小便三次后又无法小便(经热敷后也是滴滴数粒)。
        今晚去医院又插导尿管导尿。但医院建议做电切术,请问中医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以免患者长期用导尿管(担心发炎)或做手术(怕有后遗症)。
        另外我们也担心老人岁数大麻醉方面会不会有问题,谢谢先生了!(患者20天之前曾经发过二次病,症状为:大便不畅、身上时热时冷、呕吐、腹涨,呕吐后身体舒服点,当时怀疑为伤风感冒。)-----------------------------
        @历史爱好者2012:
        您好!你老父亲八十有余,这次疾病的起因主要是过年饮食伤了胃气,然后复感风寒所致。所以你以后要注意,过年过节,现在不比以前贫苦年代,要吃个饱,吃个好。
        我们这个时代,最主要是要吃个清淡,吃得健康。“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尤其是老年人,胃气肾阳本来就非常弱,这好比就要熄灭的煤炉一样,你如果想要煤炉添煤加火,就要小块小块一点一点地加。如果一下子就加大块大块煤进去,或不仅不能够阳火旺起来,随时还能够覆灭。
        所以这里提醒一下天下的孝子们,行孝道必须要知道饮食健康之道。饮食健康之道就是,“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而过年却往往与这个淡食的健康之道相悖,食物不是过油腻。就是过于香咸。年轻人可能消受得了,或上上火而已,可老年人就甚至会导致肾阳微弱,寒气入体。
        你父亲这种情况,在网上我们只能建议食疗为主。具体的药方要到当地的老中医那里辨证施药,食疗可以考虑用少量的小茴香煎水内服。这小茴香就是平常用来做香料的,是药食同源之物,却因为它独特的性味,而可以治疗不少的疾病。上面帖子提到的妇女盆腔积液,或痛经,用寻常生姜不能缓解,用小茴香却有良好的效果。
        这小茴香是专门归肝肾脾经的,能够散寒止痛,疏肝和胃,所以临床上那些生殖泌尿系统,因肝气郁滞,饮食堵积而出现各种疼痛胀闷的,这时第一时间就可考虑小茴香三十克煎水内服。
        你父亲这种情况,应该采取粥养。早上可以喝点小米粥,或薏仁粥,能够利水健脾而不伤肾。这粥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常,但这种效果却是长久的。
      
        如果你父亲平时觉得少气懒言,说话不够气力,容易疲倦,还可以在粥中加上30克的黄芪。这黄芪益气行水,有助于膀胱三焦气化,正合《内经》所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矣。”
      日期:2012-02-1418:32:30
      
        @arte992012-02-14 00:52:03
        先生您好,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此贴一直用心观看,受益匪浅。先谢过了,有一事咨询先生,父亲今年五十有六了,近几年,尿频,尿困难,有时尿意很足但是排尿很难比较困难憋的很疼。
        到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会好点,到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天气比较寒冷就严重。一直在服用前列康,和消炎药,服用了快一年多了,也没怎么见好转。请教先生可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者该怎么样调理?拜谢!!
      
        -----------------------------
        @arte99:
        您好!你父亲的排尿困难是典型的脾肾阳虚,寒凝膀胱所致,所以夏天天气热时会好些,而冬天较冷时会加重。
        《内经》有有种说法叫“冬病夏治”,你父亲可以考虑在每年的夏天服用两三盒的金匮肾气丸,也可到老中医那里开汤剂,汤剂的效果比较好。利用夏天的阳气来巩固药物疗效。
        现在是春天了,你父亲因为长期用过消炎药也没有好转,消炎药是寒凉性质的,长期使用会以损伤肾阳为代价,所以刚开始会有一些效果,因为它把细菌病毒杀灭在体内,可这些细菌病毒死后的尸体堆积在身体内,却会成为痰湿。
      
        所以就用消炎药的人,除了体内阳虚寒凝外,还会形成痰湿体质。这些痰湿能凝聚变化成各种癌瘤包块,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常用消炎药健康的身体治出肿瘤癌块来,道理就在这里。故不单是西医西药的消炎药不可常服久服,而且连中药偏于寒凉的也不可常服久服。
        所以那些一上火就喜欢喝凉茶,或消炎药的人,刚开始没什么,久了那些细菌病毒堆积成山的尸体,就会阻挠在四肢九窍,因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这些痰湿就容易袭击人下半身,所以老寒腿、前列腺增生、排尿障碍、腰膝冷痛,各种疾病变症蜂起,好不热闹。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凉性食品药物吃太多,导致“冰伏寒邪”,阻经塞络。
        这时该怎么办?每天温开水药补足,用千口一杯饮,可以温化寒邪。再者从饮食中入手,煮粥的时候,在将要好的时候,可往粥里放入十克的肉桂粉,即肉桂打粉。这肉桂粉是温脾肾之阳的。
        大医家李东垣说过:“脾胃阳气一虚,则九窍不利。”你父亲排尿方面的困难,病根在脾肾阳气虚,所以九窍当中的下窍前阴不通利。这时可采取肉桂粉粥服用一段时间,也可消除消炎药的副作用。一般肉桂粥可连服半个月,这肉桂粥也是药食同源的服法,对于各种沉寒痼疾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每天晚上睡前,最好能以三个辣椒混合热水泡脚,以助膀胱气化。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52条记录; 当前146页/共152页   

[首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尾页]


第146节_中医修炼之道:医道在线阅读_草岭书斋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93 t:223-2455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7172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