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十八章:摄政会议

花非花月夜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姬完被拥立众臣定下“厉”的谥号,不允许他葬在祖宗王陵,而是另选荒野之地修建陵寝,可以说彻底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由于姬息还未加冠,不能理政,便以太后垂帘听政,洛侯为太师兼天官,宋公爽为太傅兼秋官,齐侯为太保兼夏官,晋侯为春官,陈侯为地官,邯侯为冬官。
      
          最满意的就是晋侯,春官乃是礼官,能够掌管一部分的宗族事务,虽然没有大宗正那种直接的权威,但明白洛苏态度的他,对于如今的安排已经很满意。
      
          陈侯现在深刻感受到了外戚的好处,从一个边缘化的侯国,一下子掌握了王畿的土地、户籍、税负大权。
      
          洛苏自己则终于拿到了邦周最高的权力,天官的职权极大,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实际上就是宰相。
      
          太阳初升,东方鱼白浅露,王太后齐姜与天子息的车辇在宫内前行,宫殿顶部飞扬的凤凰铜像,悠悠扬扬。
      
          齐姜回想起姬完这些年的荒唐,又看了看自己身边的天子,轻声道:“天子之宫,合该圣王而坐,息儿切记,绝不要做厉王那样的祸国之人,死后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天子息重重点头,掷地有声道:“母后放心,儿臣定引以为戒,好生同老师学习,兴盛邦周。”
      
          宫殿之中,洛苏等六人正在此恭立等候,见到天子的銮驾走来,纷纷上前来迎接,銮驾停下,天子息当先跳下车来,视线游弋,然后直奔洛苏而来,喜道:“老师。”
      
          王太后下得车来,洛苏等人便齐齐行礼,王太后与天子息回礼。
      
          洛苏望着眼前已经颇为雄壮的天子息,仿佛看到了邦周的未来,厉王执政这些年对邦周的伤害太大,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洛苏等人与王太后、天子登上议事大殿,王太后齐姜带着天子息坐在上首,洛苏作为太师兼天官,负责组织这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
      
          “诸公,熊顿之乱已经平定,之后便要兴王事,素王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等六人以何面目执掌邦周,是当今的头等大事。”
      
          现在洛苏凭借平乱时的功勋,已经将王畿的事权全部攫取到手中,但由于他们权力的来源是代替天子息摄政的王太后,所以非常不稳定,这是六人所不能允许的,在这一点上,齐侯也只能站在洛苏一方。
      
          由洛苏提出这个要求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是其他的诸侯提出来,恐怕会被有心人暗地里中伤。
      
          但洛侯是不同的,始祖素王当年便代行王事,之后三代洛侯,尽忠王事,将王室的利益置于洛国的利益之上,所有人都看在眼中,王室对洛侯的政治信任已经提升到了极点。
      
          王太后齐姜正声道:“在座的都是邦国的重臣,太师有话直言便可,总能商议出一个章程。”
      
          见到王太后表态,洛苏便道:“周初之时,素王受先王遗诏,担任摄政王,代行王事,是最名正言顺的。
      
          但先厉王乍然山崩,天子还未加冠,不能理事,按照礼制由王太后暂时摄政,此乃王室权柄,不可轻纵。
      
          臣提议,设立摄政会议,总揽一切军国重事,以我七人为摄政会议诸侯。
      
          凡需天子用印之事,便交由会议而决,待天子加冠,会议便直接解散。”
      
          洛苏所言,便是为他们执政的六人,加摄政衔,权力实际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地位却是截然不同。
      
          称得上是巍然不可动,所谓摄政,便是代替天子行使权力。
      
          就连天子收回摄政的权力,也在摄政手中,即使有人弹劾,也能堂而皇之说一声。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这会议之中,大部分都是洛苏的盟友,通过会议可以在不担任摄政的情况下,掌握摄政的权力。
      
          其余几人心中都各有所想,王太后是个有智慧的人,她心中清楚自己通过身份攫取的摄政权力,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
      
          况且齐侯与洛侯都是她的靠山,有这一文一武在,社稷稳固。
      
          想到这里,王太后齐姜便旗帜鲜明的站到了洛苏这边道:“本宫觉得太师所说有理。
      
          为诸位公侯加上‘摄政会议诸侯’衔,可以减少有心之人的觊觎,使王畿公卿、畿外诸侯国主收起不必要的心思,如今王畿亏空,兴治王畿才是大事。”
      
          既然王太后都同意,其他几人自然没有意见。
      
          洛苏这个提议,大概率是不想王畿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自己威望卓绝,担任太师都没有多少人反对,这个摄政会议诸侯的衔对他的提升也不是那么大。
      
          洛苏做事雷厉风行,最重要的事情定下,立刻就要用印,将此事颁行王畿、列国。
      
          【洛氏的族长担任摄政会议首席,你的家族再次有了摄政的光辉历史,你的家族影响力再次提升了,你的气运点数大幅增加。】
      
          突然而来的系统提示将姬昭的目光吸引过来,望着意气风发的洛苏,姬昭摇摇头,摄政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等到侍者将诏书带出去,众人便商量起第二件事,封邦建国的大事。
      
          “一日敕封四位侯爵,真是国朝盛事,不知太师心中可有人选?”
      
          洛苏闻言哑然笑道:“诸公莫要玩笑,敕封诸侯乃是王道重事,我不过天子管家之人,庸庸碌碌按章办事的臣子罢了。
      
          何人可以敕封诸侯,周礼上写的明明白白,或者是功勋卓绝的臣子,或者是血统高贵的宗亲,只此而已。”
      
          洛苏一说,众人便懂了,将目光放到了王太后齐姜身上,血统高贵的宗亲,哪里有比当今天子的兄弟血统更高贵的呢?
      
          齐姜闻言,眉头陡然皱起,她的一个儿子做了天子,另外一个儿子自然是要分封的,但她可从来没有想过将儿子分封到南方那种偏远之地。
      
          在如今的邦周,同样国土的封国,有四个级别,第一个级别就是封在洛邑的王畿周边,这样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商业繁荣、文化昌盛,是上天眷顾之地。
      
          第二等的则是从晋国直至镐京王畿这一块土地,是邦周宗庙所在。
      
          第三等则是洛国、齐国等在东方开拓的土地,这些土地上诸夏的文化已经非常昌盛,东夷部落已经越来越少,很是富庶。
      
          至于最差的就是北面、南面、西面,穷、战乱、蛮夷众多。
      
          即使是侯爵,齐姜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那种地方。
      
          于是皱眉道:“先王嫡次子不过是一个稚童,哪里能承担起防御楚国的重担呢?先王有庶子三人,都已加冠,封在王畿之中,爵不过伯子男。
      
          息儿即位,普天同庆,理应给兄长加封,以彰显仁德,便将三人爵位升至侯爵,侯国迁转至唐随等地罢。”
      
          三言两语之间就将几个王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在座的几人也不禁佩服干脆果断,丝毫不担心那几个王子的外戚不满。
      
          几人便直接同意,开始草诏。
      
          洛苏说道:“申吕之地最为紧要,随厉王亲征的将领之中,余伯修有功劳,将其升为申侯,将申吕两座城池都赐给他,封给他两百里的土地,彰显天子的恩德。”
      
          如今邦周大扩,便是伯国之地也有百里,但赐土时,依旧按照周礼旧制。
      
          余伯乃是诸姬之一,现在将余伯的封国迁徙,自然要多多赐土,还要有其他的赏赐,才能不落下苛待宗室的名声。
      
          “自素王摄政起,如今王畿官制庞杂,臣规整了一遍,三公大多以尊衔赐予德高望重的宗长,大多不涉政事,既然如此,不若便为定制,作天子之伯。
      
          至于王佐官制,便以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为上卿,大宗正掌姬姓诸侯之事,少宗伯掌外姓诸侯之事,再设大鸿胪掌公侯之事,少鸿胪掌伯子男之事。
      
          四镇诸侯八年一迁,都由立有功勋的诸侯担任,天子亦可与宗亲贵戚多多亲近。”
      
          洛苏为了加强天子和血缘日渐远离的诸侯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煞费苦心,若是强大的诸侯一生都未曾见过天子,那又从何谈起所谓忠诚呢?
      
          ……
      
          天官官署。
      
          毫无疑问,这是如今整个天下的权力中心,整个王畿的事务、整个邦周的事务,都要经过天官决断。
      
          春官晋侯与地官陈侯脸上喜气洋洋,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洛苏为三人斟满酒,笑道:“晋侯、陈侯,还请饮酒。”
      
          两人便齐齐谢礼道:“怎敢劳烦太师。”
      
          温酒饮罢,陈侯便开口问道:“不知太师有何要事召我二人前来?”
      
          洛苏没回答,而是转头问晋侯:“晋侯之祖,乃是武王之弟,到如今已经四代,与天子的血缘关系已经很是淡薄了。”
      
          这话一出,晋侯与陈侯的表情立刻就严肃起来。
      
          “不过四代便已经如此,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之后呢?后世的子孙还能拱卫天子吗?孤很是怀疑啊。
      
          自素王时起,大宗正便在洛氏一脉流转,到了孤这里,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故不能置之不理,便想出一个办法。
      
          晋侯如今为春官,有掌宗族之权,陈侯任少宗伯,可以协调异性的诸侯,所以这件事情要交予二位去做。”
      
          晋侯与陈侯对视一眼,齐声道:“太师尽可言,我等定竭尽全力。”
      
          “王畿之中,有天下诸侯的谱系流传,二位将其中诸侯家中适龄男女备录在案,尤其是那些有兄弟姐妹的。
      
          天子息娶了陈侯的嫡女,滕妾制度下,陈侯恐怕要将女子全部塞进天子的后宫了。
      
          依孤所见,不必如此,留一二嫡女、宗女嫁入其他姬姓诸侯之家,比如晋侯之子。
      
          同姓不婚不可破,便以异性之血,使天子与诸侯亲近起来,邦周的社稷能微微安稳一点。”
      
          听到洛苏所说,晋侯与陈侯脸上都浮现出笑容,此事并不难,而且对两人很有好处,当即便答应下来。
      
          望着晋侯与陈侯远去的身影,洛苏沉思片刻,这个方法应该能将诸侯与天子之间的离心,稍微拉回一点,但是随着诸侯实力进一步膨胀,天子也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
      
          老祖宗话中的意思,我邦周的天命,起码不能比殷商低,老祖宗为邦周打下了百年的基业,我能不能做到呢?
      
          无数繁杂的思绪落在他的心头,侍从进来通报申侯前来拜访。
      
          申侯修一进来便是大礼参拜,恭敬道:“修拜见太师。”
      
          洛苏对申侯是有大恩的,因为申侯真正的身份只是一个孽生子,连庶子都算不上,在这个时代,他的地位卑贱如奴仆。
      
          一件非常灰色幽默的事情就是,姬昭制定了宗法制加分封制,创造了等级制度严苛、血缘关系几乎决定一切的时代。
      
          但他本人以及在他暗中影响下的历代洛侯,却并不在乎什么血统。
      
          这也是洛苏为什么会毫不犹豫抛弃姬完,所有的规则只是单纯的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洛苏的暗中帮助下,申侯才能从一个孽生子,最终做到诸侯的位置。
      
          他的生母也被追封成了夫人,再也没有人敢当面嘲讽他的出身,这种恩情,简直比父母生养还要高。
      
          现在,洛苏再次出手,让他从一个统领,一跃成为镇南诸侯,位同天子上卿,而且敕封为侯爵,成为一脉先祖,他的子孙从此就能以申为氏,对于一个贵族来说,超越祖先是最荣耀的事情。
      
          申侯怎么可能不对洛苏深深叩首,效犬马之劳呢?
      
          洛苏将他扶起笑道:“申侯不必如此,你是宗家俊秀,此次南征也是表现不凡,如今是执掌方两百里国土的侯爵,可以另立宗庙,夸耀子孙,孤倒是要恭喜你。”
      
          申侯这才在洛苏对面跪坐下,“全赖太师提携,修愧不敢当,南征之事,唉,不能卫护天子,是臣失职。”
      
          “申侯不必妄自菲薄,厉王天怒人怨,辅佐这等君主,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不容易,此次前往申地建国,不必太过着急,你这一生,建好申国即可。
      
          孤在洛邑一日,熊顿便不会提兵北上,你到申地之后,向西征讨拓展实力,还要注意与另外三国要保持联络,你们都是姬姓,不能结成姻亲,那最好结成连襟。
      
          熊顿此次回国,孤也猜不到楚国之内的人心变化,但等他薨后,定然还要做过一场,孤希望那个时候申国已经堪为大任了。”
      
          洛苏对申侯修讲述自己的要求,他现在已经不仅仅在意自己执政时的政策问题,他已经开始对下一代进行布置,这就是为什么他明知熊顿有生之年不会北上,还是要将余伯修改封到申地的原因。
      
          “修,孤有一言,你且一听。
      
          七十多年来,多少分封的国家都已经灭亡,其中原因复杂,但是究其根本,不过是君主荒嬉,国政废弛,所以国家的存续,在于继承人的选择。
      
          申国,乃是面对楚国的第一线,你务必要慎重,孤听说你的嫡次子年仅十岁,能默素王全书,如果你愿意,孤可以收他做学生,为他寻一个宋国的贵女婚配。”
      
          申侯修面上瞬间狂喜,给当朝第一人当学生,还能取到公爵族中的贵女,谁能拒绝?
      
          当下毫不犹豫道:“臣愿意,待回去之后就将犬子送到太师府上。”
      
          见到申侯果断,洛苏很是满意,两人便谈笑起来,洛苏又对申侯提出了申国到时候需要背负的任务,便将申侯放走。
      
          申侯修离开天官官署,满是欢喜的脸上微微露出一丝叹息,先前洛苏话中的意思,他心中清楚。
      
          自己的嫡长子顽劣不堪,而且蠢笨异常,在洛氏的公族之中也是有名的,只是没想到传到了洛苏的耳中。
      
          如今自己要镇守申国,扼制楚国发展,这是邦周的百年大计,申国是最重要的棋子,洛苏对他的继承人不满,又提醒要收嫡次子做学生,还要配宋国贵女,这便是提醒他一下,让他自己处理,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申侯修感激于洛苏的恩德,稍稍平复心情,便决定让嫡长子出些意外,失去继承权。
      
          ……
      
          康王曰:王叔摄政,天下宾服,何为摄也?
      
          素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摄政据此二者,王不可轻授。——《王道后篇》




返回目录

[15]   [16]   [17]   18   [19]   [20]   [21]  

[首章]  [尾章] 18章/共1160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324f3 大小: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