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李幺傻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鬼门关是一处关隘,是中国远征军进入野人山的必由之路。要修筑一条公路向东进入野人山,只能从鬼门关走。
鬼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日军占据了鬼门关后,又向鬼门关两边互为对峙的山头派出精兵,等待中国远征军进击。他们自信把住关口,十万雄兵也休想通过。
114团团长李鸿奉命敲开鬼门关。
入夜,李鸿派出一个加强连编制的突击队,偷偷来到最西边的一座山峰中,然后藏身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天亮后,114团所有的炮火对着山头轰击,将山头上的树木全部炸断了,日军的防卫工事暴露在了阳光下。炮声刚刚停止,突击队立即展开攻击,还没有缓过气来的日军被远征军压缩在山顶上仅有的几个地堡里。
山头上,日军依仗着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他们想将进攻的中国远征军牢牢拖住,赢得时间,东面几座阵地上的日军就会来增援,到时候,里应外合,中国军队就会被歼灭。
可是,这次日军失算了,他们少算了中国军队中有了一种叫做火焰喷射器的新式武器。
这队远征军一路打上来,看到哪个射击孔里有枪弹射出,就偷偷迂回到射击孔旁,打开火焰喷射器向里狂喷,瞬间的三千度高温,立即将日军火化。后来,一些参加过缅北和滇西的日军老兵,在他们的回忆录中,都对这种会喷火的新式武器极度恐惧。
无论日军的工事修得多么坚固,但总要有射击孔和通气孔,只要有空隙,三千度高温的火焰就会寻隙钻入,让日军在鬼哭狼嚎中化为木炭。
这一天,114团连下四座山头。
宋代有一名战将,名叫狄青,每逢作战,一定会头发披散,戴着铜面具,一马当先,凶悍异常。他曾经一日攻下敌军三座城寨,他的故事还被编入古典戏曲中,被人们代代传唱。
而远征军的反攻第一战,李鸿率领远征军将士,一日连下四寨,这个战绩同样让人吃惊。
而更吃惊的,是日军18师团搜索联队的联队长长桥次六,他感到这支中国军队和以前交战过的中国军队太不一样了。这支中国军队就像拳台上的高手一样,你不能惹他,一旦惹他,他的组合拳就噼里啪啦打过来,让你难以招架。
中国志士,身后站立的是日军刽子手
日期:2012-04-21 14:00:03
【4-7】
114团仅用几天时间,就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夺取了鬼门关,然后分兵把守。日军搜索联队无法抵抗,只能转身向东逃窜,逃向新平洋方向。114团团长李鸿带队钻入野人山。
野人山,还是两年前的野人山,还是树木葱郁,遮天蔽日;还是蟒蛇盘踞,疟蚊横飞;还是草深齐膝,蚂蝗遍地。在一条已经被荒草掩埋的小路上,一具具尸骨静静地躺着,有的是一具两具,有的是十具八具,它们像路标一样,指引着野人山深处的方向。
李鸿命令114团的战士们,挖好了一个巨大的墓穴,小心地收殓这些已经在异国的烈日和野风中躺了两年的尸骨,小心地放在墓穴里。
然后,在这座巨大的坟茔前,削石为碑,李鸿在石头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
“此恨不雪,愧为炎黄后裔!”
114团的战士们,肃立在坟茔前,眼含热泪,枪口朝向天空,打光了所有的子弹,齐声发誓:
“此恨不雪,愧为炎黄后裔!”
114团转身,离开坟茔,走入野人山,他们像一把出鞘的复仇之剑,砍向日军。
搜索联队被远征军击退的消息,传入了胡康河谷的孟关。孟关是日军18师团司令部的所在地,田中新一听闻中国远征军打入了野人山中,极为震惊,他命令新平洋方向的日军,无论如何也要将中国远征军赶出野人山,夺回隘口鬼门关。扼守天堑,坚决不能放过一兵一卒,让远征军永远不能回国,让正在修筑的公路无法前行。
田中新一觉得他对付中国远征军,是有一定的实力和底气的。第18师团尽管是在中日全面战争开始时,才重设的,但是,18师团的战斗力,丝毫也不逊色于那些排号靠前的常设师团。日本从上到下都对这个师团极为看重。
田中新一的命令下达后,渡边少佐率领着一个大队和两个炮兵中队前去增援搜索联队。这股日军大约有1500人。
田中新一要派兵攻击中国远征军,为什么仅仅派出一支1500人的队伍?他为什么没有多派人马?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直到此时,田中新一还是没有重视中国远征军的实力,他对中国远征军的看法,还停留在第一次缅甸战役时期,只要日军一个冲锋,就能够冲垮中国守军的阵地。他不知道中国远征军早就不是那支拿着汉阳造出征的军队了,而是全副美式装备;也早就不再吃了上顿没下顿了,而吃的是美国的牛肉罐头,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第二个原因是,18师团处处设防,难免就分散了兵力,无法进行更为强大的攻击。同样的一只手臂,握成拳头的攻击力就远远大于伸直五指的攻击力。孙立人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尽管这一路的回国之途极为险阻,要翻无数道山,要过无数道河,每一处关卡每一道隘口都有日军设防,看起来困难重重,易守难攻,但是孙立人认为日军兵力这样分散,正好让我各个击破。雄关漫道有利于防守,但雄关漫道也成为了防守日军甩不掉的包袱。
渡边少佐率领的1500名增援日军,和长桥中佐率领的搜索联队,合兵一处,很快就组织了反攻,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远征军的阵地,他们无法啃动,每次都要留下大量尸体后,不得不后撤。而中国远征军的攻击,震天动地,山呼海啸,他们还没有看到中国远征军的人影,就一命呜呼。
有一张老照片,是那时候拍摄的,炮弹上写着“到东京”。炮兵部队每打出一发这样的炮弹,都像直接瞄准东京,然后轰击一样豪气干云,荡气回肠。
当年在中国境内的战场上,日军依靠炮火优势,让守卫阵地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步步后退。而现在,风水轮流转,一报还一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还没到三十年,这才短短的几年时间,日军就尝到了被炮弹轰击的滋味。
这支用美国“步兵操典”训练出来的中国军队,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美军“步兵操典”是这样规定的:火力优势是进攻战斗的先决条件和取胜的根本保证,应及早取得火力优势并在进攻的过程中予以保持。
如何进行攻击,美军“步兵操典”说得非常详细:在每次进攻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前,先实施空、炮火力准备。步兵分队在向目标冲击时,坦克、装甲运输车、步兵火器不间断地对目标实施射击。冲击过程中遇到对方坚固支撑点或当对方实施反冲击时,便召唤空、炮火力进行压制。如冲击受阻,步兵先后撤一段距离,重新实施火力准备,尔后再发起冲击。
各国的“步兵操典”都是建立在本国军力的基础上。当年的美国是世界上军力最强的国家,他们为了达到攻击目标,丝毫你不会考虑弹药不济。而贫穷的中国军队,考虑的是“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二战时期,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美国的武器是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最好的士兵拥有最好的武器,战争的进程就可想而知了。
1943年盛夏,中国军队一直将不自量力的日军赶过了一条叫做南阳河的河流,日军损失过半,不敢再做反攻的奢想了,就在南阳河对岸构筑工事,继续与中国军队对抗。中国军队也停止了追击,因为山高路险,补给不便,弹药缺乏,更重要的是,前方不能打得太快,因为后面还有筑路大军。中国军队一边要击退前方的日军,一边还要保护后方的筑路工兵。
炮弹上写着“到东京”
日期:2012-04-21 16:47:26
【4-8】
创建缓存:c18c0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