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老公:魏皓 30岁 职员
婆婆:56岁 务农
王琦在QQ上给我传来了照片,看起来是个非常稳重可爱的姑娘。当一点点聊起她这几年的经历,我感受到了她的自强自立,心胸宽广。
内容提示
婆婆有两个儿子,王琦嫁给了老大。婆婆一直在外地带小儿子的孩子,就连他们的婚礼也只是匆匆回来了一周。初到婆家的王琦,不被婆婆接受,有了孩子也是完全自己带,吃了很多苦。但3年多来,王琦以自己的自强自立和宽广的心胸,和婆家人从磨合到接受,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生了儿子,我自己一个人带
我怀孕时的妊娠反应非常大,吐得很厉害,所以从那时起,就在家做起了全职主妇。
几个月后,孩子出生了。知道是男孩的那一瞬间,我放下心来,因为如果生了女儿,无论怎样,婆婆都会想方设法让我再生儿子的。但即使有了孙子,婆婆在我生孩子出院没几天就回上海了,继续去照顾她的小孙女。所以,别人家的媳妇,月子里无论如何都不能碰水的,可我月子里就开始自己给孩子洗尿布,打扫卫生了。
老公要上班,孩子完全由我自己带。我每天做饭时,要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做饭;洗衣服时,孩子也曾栽进过大盆里,那时我只会抱着孩子哭;孩子生病了,我整夜整夜地抱着,从没喊过老公起来替换我,到了白天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
同龄的姐妹,生了孩子,妈妈和婆婆围着转,还有月嫂来照顾。可是我婆婆说:“自古以来,男人挣钱,女人带孩子、做家务,这是天经地义的。家里就这个条件,你又不上班,带个孩子,打扫卫生做做饭累不死人。”在婆婆的影响下,老公也说农村的媳妇都这样,带着孩子都还能下地干活。所以老公刚开始还做做家务,后来连袜子也不洗了,下班回来时若看到饭没做好,孩子玩具没收拾好,还会冲我急。
(图文无关)
一个人带孩子特别累,从孩子醒来开始,喂孩子,洗尿布,洗衣做饭,收拾拖地,给孩子洗澡,做游戏,讲故事,念古诗。好不容易哄孩子睡了,我也撑不住要睡着了,突然想到什么活没干完,就得爬起来继续干。很多时候,一想到明早还要重复着这些没完没了的事,就会很恐惧。
在婆婆眼里,我是个没用的人
从见到魏皓第一眼,我就感觉到这是自己一直想嫁的人。魏皓当过兵,什么事到他手里都变得很简单,人又稳重厚道,和他在一起,我心里总觉得特踏实。魏皓很快爱上了我,我们越聊越近,很快就开始谈婚论嫁了。
但我们的决定,在婆婆这里遇到阻碍。说实话,我一点都不符合婆婆对儿媳的期望。魏皓长得高大、英俊,无论是外貌还是能力都比弟弟强,退伍后进了国有企业,收入稳定,还做个小班长;弟弟一直没固定的工作,但早早娶了个漂亮、厉害的媳妇。弟媳娘家开着很多店,甚至一直开到了上海,所以弟弟弟媳去了上海生活。
弟媳会说话会来事,很得婆婆的欢心。所以婆婆本来对于魏皓的婚姻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觉得怎么也不该比弟弟差。而魏皓带回家的我,竟相貌一般,拙口笨舌,没稳定工作,家里条件又不好,对于家务还一窍不通。婆婆说,儿子就算闭着眼睛随便拾一个,也不会比我更差。婆婆死活不同意,但实在拗不过魏皓,才不情不愿地接受了我。
魏皓大大咧咧,婆婆对我的评价都学给我,我问他“既然这样,那你还要我?”魏皓毫不犹豫地说:“即使你在别人眼里是坨牛粪,在我眼里还是块金子。” 我心中的倔强劲也上来了,为了他这句话,就是刀山火海我也跟他闯了。给我时间,我一定扭转婆婆对我的看法。
(图文无关)
换位思考,婆婆其实也不容易
由于对我的不满,我们的婚礼办得也很潦草。婆婆在我们结婚一周前才从上海回来。婚礼前一天,弟弟和弟媳也从上海回来了,弟媳已完全熏陶成上海的小女人,她娇滴滴地在我新房里东看看西翻翻,忽然眼睛盯住了我的脖子,又从领口拉出自己的项链看了看,大叫“妈,小琦的项链比我的粗好多。”我赶快解释“那是我妈给我的嫁妆”,婆婆一脸的紧张这才松弛下来。
几天相处下来,我感到其实婆婆也很不容易,小儿媳娘家有钱,个性又较强,婆婆说话做事只能让她三分。我怀孕时,婆婆说:“你这次如果生个女孩,以后就要再生,一直到生出男孩为止。”我说,“弟媳不也能生吗?”婆婆说,“我让你弟媳生,她就问我要钱,我上哪给她弄几万块钱。”还好我生下来一个男孩。
孩子出生后,婆婆说,因为小儿媳生的是女孩,不能让小儿媳心里过不去,不能有一点偏向孙子。所以我儿子出生以后,婆婆都没等到孩子满月就回了上海,去带小孙女了。
婆婆受伤,我给婆婆做按摩
婆婆心里觉得,他们家比不上小儿媳的娘家,就像她觉得我家比不上他们家一样。我一开始还不能理解,但我想婆婆主要还是怕小儿子会在儿媳那里受气,作为母亲,这也是正常的。换位思考一下,想想以后我有了儿媳,她若稍有不好,我也会觉得配不上我家儿子吧;若有两个孩子,也会顾此失彼的,这样一想我对婆婆的做法就不往心里去了。
弟弟的孩子满3岁,可以上幼儿园了,婆婆也就没有了留在上海的理由,自己一个人回来了。刚回来时,婆婆心里闪得慌,老是念叨着她一手带大的妞妞(弟弟的孩子),我就让儿子天天在婆婆面前跑来跑去,奶奶奶奶的叫着,过了一段时间,婆婆才缓过来那股劲儿。
(图文无关)
婆婆是个能干的女人,一点也闲不住。回到徐州后很快她和公公一起返修房子,弄好了屋顶,又开始装修里面。婆婆的房子是自己家盖的,这次返修也都是找人帮忙自己做。差不多都弄好时,婆婆却从凳子上摔了下来,腰和腿部都受了伤,送到医院,大夫说非常严重,需要立刻做手术。
婆婆虽然能干泼辣,但对医院有种本能的害怕,怎么都不愿手术。医生说还有种保守疗法,就是按摩牵引加卧床休息。那段时间,我把儿子送到了幼儿园,每天带着婆婆去医院做按摩牵引,婆婆做按摩时我就跟着看跟着学,我自己也查了很多资料,不管是中医、西医的书我都看,市图书馆的书都快被我翻烂了。一个月后,我开始自己在家给婆婆做按摩,刚开始时每天2小时,后来时间稍微短了些,半年下来,婆婆竟恢复得很好,腰和腿都不再经常疼了,连医生都说效果非常好。
而这半年里, 为了省钱,我大多是按医生的药方自己买药给婆婆治病。为治好婆婆的病,听说哪里的药好,30里、50里我都是骑车子去。 婆婆这一病,也花去了一大笔医药费,我有时瞒着婆婆借钱给她看病。儿子看到奶奶的水果、牛奶等营养品也要吃,我总哄着他不要和奶奶争,有时只能把亲戚给婆婆送的东西藏起来,不让儿子发现。
半年下来,我每天接送孩子、做饭、伺候老人,再加上怕婆婆生褥疮,经常给她晒被褥、换衣服,洗澡擦身子,我整个人瘦了一圈,但里里外外打点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婆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疼在心里,说“没想到魏皓给我带了个好女儿。”
(图文无关)
以心换心,赢得婆婆的喜爱
养儿方知父母恩,想想婆婆这一辈人,以前过的苦日子不是我们能想象的。就算到了现在,婆婆也很辛苦,每天做点小生意,回来还有家务。上有老,下有小,干活最多,吃得最少,睡得最晚。相比之下,我在家里带带孩子、做做家务,真的不算什么。
婆婆慢慢接纳了我,待我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即便是这样,这么长时间,有时候我干活婆婆还是不太能看惯,所以还是会说我做事慢,吃饭慢,干活没劲。但我每次都笑笑,从不回话,更不会和婆婆顶嘴。我想自己的妈妈也会唠叨这唠叨那,做闺女的很少计较,其实婆婆也和自己妈妈是一样的。
我自己舍不得花钱,但会给婆婆买衣服,婆婆要是不喜欢,我就自己穿,再给她钱让她自己买。以前我买的东西妈妈也总会不喜欢,但还是到处炫耀说这是俺闺女给我买的。婆婆也和我妈一样,见邻居就讲,“你看看俺王琦给我的衣服,那么鲜亮,我哪能穿出门呢。”其实我知道不管衣服合不合她的意,但在心里她是喜欢我想着她的。
上个月我在市场看到婆婆最喜欢吃的青红丝月饼,就直接买给她,婆婆高兴的给左邻右舍说,结果邻居都知道:还没到中秋节,婆婆就吃上媳妇买的月饼了。前些天大枣下来,我又买了让老公给送去了。我待婆婆像妈妈,婆婆也把我当作自家人,孩子闹我,我没法吃饭,婆婆就抱着孩子出去让我吃饭。婆婆做好饭,有我喜欢吃的菜,就让老公给我拿过来,老公不在家她就自己送来。
我对婆婆的好,老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昨天还对我说:“是金子就是金子,我看人从来不会走眼的,媳妇我要好好疼你。”我笑着说:“婆婆现在比你还疼我呢。”
(图文无关)
其实有了好的婆媳关系,一家人和和美美,比什么都重要。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专家点评
自己心中有爱,才会得到回馈
当相爱双方走进婚姻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怎样和婆家人友好相处的问题。可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双方都看不到彼此的优点,而是针尖对麦芒,导致婆媳矛盾的频发。其实人际关系的紧张,很多是因为眼睛只盯着对方,如婆婆希望媳妇懂事听话,媳妇希望婆婆像妈妈一样爱自己。
王琦刚嫁到婆家时,由于长期形成的、固有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了婆媳之间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矛盾由此凸显。好在王琦及时调整了自己,尽快使自己适应婆家的生活习惯和模式,不计较婆婆的批评,遇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主动向婆婆靠拢,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其实人际关系的矛盾,大多是因为双方习惯了向对方索取,一旦遇到问题和矛盾,都从对方身上找原因。其实只要自己强大起来,心中有了足够的爱,再去给予对方,人际关系中的爱就会因此流动充盈,同时也很容易得到对方反馈给你的爱,反之总是互相索取,爱就变得稀薄。
在婚姻家庭中,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多想想生活中彼此关爱的细节,多想想生活中彼此的给予,多留一份感激在心里,家庭生活中的婆媳关系就会变得海阔天空。
点评人 十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处理婆媳关系,除了技巧还需要理性
婆媳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婆媳关系处理好了,会使婚姻生活更加美好稳固,而如果处理不好,则相当于给婚姻埋下了定时炸弹。婆媳关系一样需要经营,经营中除了技巧,还要有理性。作为媳妇,理性地看待婆婆对未来媳妇的期望,理性地面对婆婆厚此薄彼的“不公”,勇敢地承担起主妇的各种责任,理性地迎接婆婆哪怕是苛刻的各种要求,都是王琦最终赢得婆婆真心喜爱的重要因素。
人与人的交际重要的是真诚,在碰到矛盾的时候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进行换位思考,往往是冲破交际障碍的关键,婆媳关系更是一样。虽然经历了不少的困难,吃了不少的苦,但是,这些磨练不仅实实在在地锻炼了王琦的生活能力,应该也让婆婆反思了自己在选择媳妇时观念上的偏颇之举。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婆婆曾经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王琦仍旧尽心尽力地完成了一个好媳妇的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