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采写:记者李平 倾诉人:辉 男 55岁 倾诉方式:邮件
阅读提示:
31年了,梅的黑发变白了,梅青春的容颜变老了,而她对爱的付出却从不曾减少。梅与我牵手走过了31年,历经了不少坎坷和艰辛,今天,终于拥有宁静幸福的生活。我不知该如何感激和赞美她?我只想告诉她:如果有来世,我还爱你我还娶你!
嫁人就嫁穷光蛋茅草屋里结姻缘
我和梅相识在1976年4月,当年我正下放到农村改造。我的工作是在公社的采石场劈山炸石,工作场地在清江河边,梅的家就在清江河边的半山腰上。
我们几个采石工被安排在梅的家里住宿。年轻时的梅是个美女,皮肤白皙,性情柔顺。在与梅朝夕相处的接触中,我们彼此心中都萌发出爱意。梅很细心,很会照顾人。我生病了她上山为我采药,我受伤了她为我擦伤包扎。我也很感激她,总想通过一些方式感谢她。在那个困难的年月,梅的家里只能常年吃包谷面和红苕,我就把自己能吃的一点大米分给梅的侄儿吃,我则与梅的家人一起吃包谷面和红苕。
我与梅的交往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我们家里条件差,连一间房子都没有,一大家人挤在几间草屋里,而那草屋都还是生产队的。除此之外,我们的成分也不好,别人一说到我父亲,就说他是在国民党里当过官的反革命。如果是一般的女子,可能早都被这些困苦吓倒了,而梅却没有,种种困难反而将我与梅的心拉得更近。我当初给她编过这样几句顺口溜:父亲曾是国民党,下放移居水稻乡,借住几间麦草房,想好决定不上当。我告诫她因为我的家境不好,让她一定要想清楚。梅这样回答我:风言风语我不管,嫁人就嫁穷光蛋。家财万贯啥稀罕,志同道合才美满。
图文无关
就这样,我和梅在1978年3月8日走到了一起,在茅草屋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父母面前好儿媳孝顺公婆似亲女
婚后时来运转。1979年3月,我们全家从农村回到了城里,梅和大儿子因农业户口被限制入住城镇。梅两眼泪花,饱含深情地对我说,你和爸妈先回城里住,我在农村种菜喂猪供应你们,我会把儿子照顾好的。
这一年,梅无数次往返城乡之间,后来经组织照顾户口才转入城郊。回城后,我们各方面条件有了一定的好转。梅说:爸妈都上年纪了,为儿女操劳一生,为儿的难报父母恩。父母年纪虽然不算太大,但有些东西需要平时办好,急时才有的用。她提议买点木料给两位老人把寿木做好,于是她在老家帮父母做好了两副棺材,这是她的一番真诚孝心。
常言都说,婆媳之间的关系最难相处。梅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与我父母和睦相处,孝顺我的父母,从没与父母发生过口角。母亲称梅为“我的梅”,父亲生前称之“梅伢子”,梅对父母的态度和言语胜过我。父母喜欢梅的善良,喜欢梅的孝顺。在父亲病重期间,梅担当起照顾的责任,早、中、晚到医院探望,从不间断。父亲病危不能吃东西时,只要梅喂饭喂水。在父亲离开我们的前两个小时,梅还给父亲一勺一勺的喂了一碗稀饭。
前年母亲病重,梅为母亲洗头洗澡,为母亲做便后清洁。梅说老人离天远了,离地近了。照顾一天算一天,为儿女的,尽到了孝心,生死两离后,作为晚辈的也就少点遗憾。
图文无关
丈夫面前是贤妻夫唱妇随永不离
作为妻子,梅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无私的奉献和支持。回城参加工作后,当时我的工作主要地点在农村,除本职业务外还要包点驻队,家里的父母和孩子都照顾不上,这些责任和义务梅都替我默默承担了。1989年组织安排我到宜昌读书,梅一人在家上班照顾孩子,还抽空喂了四头猪。她上早班时,身上背着女儿,手中牵着儿子,不管有多忙,她都不抱怨我,还经常打电话、捎口信要我安心学习,不要牵挂家里。
生活上,梅对我也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时因工作回家晚了,热水热饭从未间断。一年四季的衣服也安排得恰到好处。可她自己却是一双鞋子、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对此,她还风趣地编了首打油诗跟我说:“时尚新潮不追求,节俭根本不能丢,新旧穿戴都一样,全靠自己去品尝。”
在我担任单位负责人以后,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和改革的重任,我的工作更加繁忙,而梅也更加辛苦了。在我担任企业法人的七年中,梅付出了大量心血,从不让我为家里操心,让我一心一意扑在工作岗位上。我离岗后,梅又在家中专门为我设书房,购置新办公桌椅、电话、还有电脑。每年她还主动帮我订阅《三峡晚报》和《特别关注》等报刊杂志。劝慰我在工作和生活思维上要转向,还为我立下了四好的工作职责:“母亲面前做好儿子,妻子面前做好丈夫,儿女面前做好父亲,孙子面前做好爷爷。”
图文无关
儿女面前是良母一生一世不说苦
她不仅是孝顺的儿媳、贤惠的妻子,更是善良伟大的母亲。教育子女有个好的品行是梅一生的追求,梅常说:疼孩子在心里,言行上却不能娇惯。吃只要实惠营养就可,穿只要朴素节俭就行。还常对我说,我们都没读什么书,要培养孩子读书,将来才会有用于社会。
在她的培育下,儿子得以上大学,如今已走上工作岗位,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为社会服务,没有辜负梅对儿子的教育。2005年,儿子结婚成家,梅待儿媳如亲闺女一样好。梅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却在媳妇生日那天,亲手包饺子给儿媳过生日。梅常在嘴边对我说:“我是把媳妇当姑娘看待的,在我眼里,姑娘媳妇都是我的儿女。”她还时常告诫儿子:“夫妻之间不是相处一阵子,而是要朝夕相处一辈子的事,夫妻之间要团结,互谅互让,互相关心体贴,互相尊重。”
女儿对梅来说是终身的牵挂和担忧。在女儿出生七个月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年来,辗转各地求医,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和改善。今年女儿已经22岁了,梅仍像婴儿一样照顾她吃喝拉撒。女儿体重增加,使得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的她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而梅却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尽量满足女儿对生活的要求。乖巧懂事的女儿也时常在梅面前唠叨: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妈妈我活不了。可见梅在女儿心里的份量该有多重!
如今,我与梅在婚姻的道路上已经共同走过了31年,回顾与梅相濡以沫的31年,我觉得用任何赞美的语言都不能表达。感谢你!梅,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