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采写:记者谭莹 倾诉人:邹先生及家人 倾诉时间:7月15日 倾诉地点:主人公家中
上世纪70年代初,邹、陈两家因故结怨,之后近30年互不来往。
谁想到了本世纪初,邹家长孙和陈家长孙女却互生爱慕,成了恋人。经过多方努力,二人总算得以喜结良缘。这桩婚事也化解了两家多年的积怨。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那以后,邹家的男孩和陈家的女儿接连爆出好消息,又有两对牵手成功。如今,邹家三位堂兄弟娶了陈家三位亲姐妹,这段故事已在当地成为美谈。
7月17日晚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其中的一对儿:邹家老二和陈家的三女儿。他俩在宜昌定居,新近刚添了一位宝宝,真正是喜上眉梢。这不,邹家妈妈和陈家妈妈也赶着从老家江西赣州崇义县的小山村来到宜昌,帮忙照顾小孙子……
陈家妈妈回忆:当初,老大的婚事费了不少周折
据陈家妈妈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初那个特殊时期,陈家老爷子曾带头批斗过邹家老爷子,从那以后,两家人结了仇,之后几十年无任何往来。
一晃到了2000年,邹、陈两家的孙辈都已渐渐长大。邹老爷子的大孙子在村里诊所工作,陈老爷子的大孙女在村幼儿园上班。因工作关系,两人时有接触。恰逢有人想撮合他俩,一来二去,情愫渐生。
图文无关
陈家妈妈说:“起初,我不太同意大女儿和大女婿在一起。一来她年纪还小,二来也是考虑到两家的宿怨。邹家老爷子更是竭力反对,毕竟我公公曾经批斗过他,他心里难免有些嫉恨。但我们的反对没起到任何作用,两个孩子的感情好,不是说分开就能分开的。后来,我也想通了,就随他们去吧。倒是邹老爷子那里很费了些周章,大家劝了好久才让他勉强接受了这门婚事。
在这件事上,我大女婿的父亲起了关键作用。他思想非常开通,丝毫不介意两家人之前的恩怨,力主让我大女婿、大女儿走到了一起。他对邹家人说我大女儿又漂亮又能干,本分勤劳,打着灯笼都难找。既然当公公的都不挑剔,邹家其他人也就没话说了,还帮着一起劝邹老爷子。过了一年多,邹老爷子松了口,这两个孩子也总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随着这一桩幸福姻缘的促成,邹、陈两家几十年的积怨算是解开了。自那以后,两家人来往频繁,就连邹、陈两位老爷子也时不时互相走动走动。陈家妈妈更是满心欢喜,不仅因为大女儿有了好的归宿,还因为大女婿的到来弥补了她一辈子没儿子的缺憾。她说:“以前我身体不好,后来多亏当医生的大女婿帮我调理、治疗,如今,我倒比十年前更精神了。”
图文无关
邹家老二笑言:我的婚姻体现了“军人速度”
转眼到了2004年春节。远在宜昌当兵的邹家老二回江西老家过年,除夕那天,和几位堂兄弟喝酒聊天,不亦乐乎。恰逢堂嫂(即陈家大女儿)带着三妹、四妹在婆家搬柴火,他一眼就瞧中了清丽、高挑的三妹,不禁有些心动。只是,他生性腼腆,加之当时还有许多旁人在场,他不敢上前搭讪。
几天后,邹家老二要回部队了。由于邹家地处偏远,搭车不便,头天晚上,他大伯就带着他到陈家借宿,因为那里离车站很近。
“记得那天去陈家的路上,大伯问我谈恋爱没有,我说没有,他就主动提出要把陈家三妹介绍给我。我喜不自禁,却不敢表露得太明显,生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人家姑娘不愿意。谁想到了陈家却没见到三妹,听说她走亲戚去了,我失望极了。大伯也只在陈家妈妈面前略提了一句,陈家妈妈说‘只要闺女愿意,我没意见’。
后来,我回了宜昌,左等右等,此事却没了下文,心里又急又失落。一打听,才知道三妹到沿海打工去了,当时她还没有手机,自然无法联络上。直到2004年9月,三妹买了手机,大伯赶紧把她的号码告诉了我,我这才觉得有了一线希望。
由于两地分隔,我只能通过电话和三妹联络感情。记得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准点拨通她的手机,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我和她都比较害羞、比较保守,聊天内容从不涉及情啊爱的,只是一起回忆小时候在老家的点点滴滴。尽管如此,我们仍觉得很开心,感情进展也很迅速。
图文无关
只是当时我并不知道,三妹的手机卡竟然是双向收费的,我每天晚上缠着她聊天,她充一次话费管不了几天就没了。她觉得承受不了,就向家人诉苦,说我打电话把她打穷了。后来,我听说了此事,就对她讲,我俩这么天天打电话太费钱了,不如你来宜昌吧,两个人在一起总比各自分开生活节约得多。没想到三妹很爽快就同意了。
2004年10月1日,我去了三妹打工的城市,稍作停留后,就带着她回了宜昌。然后,我们顺理成章地结了婚。”
听到这里,记者打趣道:“你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从9月份联络上三妹,到10月1日把她接来宜昌,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呢。”邹家老二笑言:“我是个军人,军人做什么都得讲究速度,结婚也不能例外。”
陈家小妹打趣:我的婚姻是被姐姐、姐夫“包办”的
2005年,陈家最小的妹妹考上了杭州一所大学。开学时,大姐和二姐夫送她到赣州转车。正巧邹家老五在赣州工作,那天中午,他请大家吃饭。
那次碰头不经意间提醒了邹家老大、老二,还有陈家大姐、三妹,他们觉得邹家老五和小妹挺般配的,心想:若他俩能走到一起,两家人岂不是亲上加亲,又能成就一段佳话?于是,他们故意制造出一些机会。比如,每逢节假日小妹回老家时,他们就安排邹家老五去车站接,还要求他亲自送回村。小妹返校时,也让他帮着买票,再送上车。一来二去,两人还真的擦出了火花。以至于后来小妹常常打趣,说她的婚姻是被姐姐、姐夫们“包办”的。
图文无关
采访时,邹家老二特意拨通了远在赣州的小妹的电话,记者也由此听说了不少她和邹家老五之间的甜蜜过往。
小妹说:“其实,第一次见面时他压根没看上我。因为高三那年暑假我一直在家帮忙做农活,晒得黢黑,远不如姐姐们看着漂亮。直到大一放寒假了,他到车站接我,才总算看清了我的‘庐山真面目’。从那以后,他对我的印象大为改观,开始追求我。
在我看来,他追我的心挺诚的。我读大学那几年,他多次往返赣州和杭州之间,每次来都给我买很多东西,让我挺感动。有一年我过生日,他特意到杭州为我庆生,而且之前一点儿口风也没有漏,看到他忽然出现在我面前,我特别惊喜。那些年,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回放暑假,他竟然开着朋友的车到杭州接我,说火车上人太多、太挤,不想让我受那个苦。还有一年放寒假,车刚进站我远远地就看见他手捧一大束玫瑰花在站台上等我,那一幕从此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一想起来就觉得幸福。
2009年,我大学毕业,放弃了许多好机会,执意回赣州找了份工作,只因那里有我最牵挂的人。
图文无关
2010年国庆节,我们结婚了。随着我和他的结合,邹、陈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村里人说起邹家三位堂兄弟娶了我家三姐妹的事,也是津津乐道,羡慕不已。”
电话里,小妹告诉记者说,目前她正带着孩子在老公的工地上“度假”。虽然工地上的条件远远比不上家里,但她宁愿受罪也不愿和老公分开。她说:“一家人就该时时守在一起,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不习惯和他分开。何况,若只让他一个人在工地上受苦,我和孩子却在家里享福,我心里会过意不去的。不如来这里陪他,只当是在‘度假’。”看来,小妹和邹家老五不是一般的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