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见到李士城、吴銮英这对恩爱夫妻,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城西小区一栋楼房的客厅里,两位老人端坐在一起,一样的笑容可掬,一样的亲切慈祥,就是相视一笑间,也流露出一种默契。这应该是多年夫妻的一种心灵感应吧!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美满的一段姻缘,当年竟是全凭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
妻子
通信9年,未曾说过一个“爱”字
说起来,我和士城也算是青梅竹马。上世纪50年代末,我们住在同一个村庄,上学也在一个学校,而且同班,同组。学校离家3里多路,村里的孩子们,每天都结伴而行。我和士城不但经常一路走,回到家还一起做作业。那时,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只有母亲,环境比较安静,小组的几个同学就都到我家做作业。
1959年,小学刚毕业,士城就报名参了军,到南京空军部队。这一走三年五载不能回家,两家的父母就商量好,把我们的婚事给定了下来。
那一年,士城18岁,我17岁,情窦初开的季节,懵懵懂懂中我们就认定了对方。在他临走前一天,我母亲请他到我们家吃了顿饭,既是定亲又是送行。第二天,他就去了部队。
图文无关
士城走后第二年,我那在山东潍坊的嫂子不幸去世,撇下了年幼的侄子。我跟母亲一起到山东帮哥哥照看孩子,然后在当地上了技术学校。那期间,我们一直保持着通讯往来。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谈情说爱也不敢公开,怕被人视为资产阶级情调。我们之间通信的内容,除了谈工作、学习,就是交流学雷锋,学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通信9年,连一个“爱”字都未曾说过。他的信寄到我学校,有一次被同学拿到,她拆开看后,当我的面读给同学听,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羞答答地红了脸。
到了1962年,国内战备形势紧张,士城从南京调到了福建前线。为了保密,部队规定:家里的信件不能直接寄来,要通过南京部队的战友转来。这样一来,一封信来回就要一个多月。一年里,我们就只能收到对方四五封信。大部分的时光,都是浸泡在浓浓的思念和殷殷的期盼中。我写给他的信,也被他的战友拆开看过,好在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别人看了也无关痛痒。
图文无关
结婚没贴个“喜”字
9年的时光,爱情马拉松才修得正果。结婚时是1968年,正值文革期间。
那时士城已调回了南京部队,我特意从徐州赶来,部队领导给我们和士城的一位战友,一起办了场集体婚礼。正是全国上下“破四旧、立新风”时,婚礼也颇具时代特色。团领导送给我们的结婚礼物,是一套《毛泽东选集》;新房就设在托儿所里。10平米的一间小屋内,只有一床被、两个枕头、一条床单,门上连个“喜”字都没贴。
当了新娘子,我却没件新衣服,穿着平时穿的紫色碎花布衣,一条蓝裤子;他则穿着一身军装。团领导主持婚礼,我们对着毛主席像三鞠躬后,就散了些瓜子糖果, “革命化”婚礼就结束了。士城的父亲和侄子,特意从老家赶来参加婚礼;而我,等到半个月后回了家,才告诉母亲自己已结过婚了。(当年的结婚证,如今就摆在桌子上,两位老人拿起看了又看,感慨万千,仿佛旧时光就在眼前。)
就因为我是军属,毕业时,学校照顾,将我分到徐州的省煤矿设计院。后来那家设计院解散,同事们有的分到外地,我仍被留在徐州。第二年,我们的儿子出世后,母亲帮我带孩子。
图文无关
我那时工作特别忙,做描图工作经常要加班,干得慢就要影响工程进度。每天半个小时的喂奶时间,我都是飞一般赶回家。有时喂着喂着,孩子不是拉屎就是尿了,弄了我一身,我顾不得换衣服就匆匆赶去上班。孩子拉肚子,几个月都没好,只好请假给孩子去看病。同事看我一个人这么为难,也经常给我帮忙。虽然吃了太多的苦,可是我都没告诉士城,怕他分心,每封信都是报喜不报忧。
1970年,士城转业回来,在单位负责基建工作。省煤指和设计院的两座大楼刚刚动工,一年里,他有大半的时间,在南京跑材料和资金。人是回来了,可依然常年出差,在家的时间寥寥无几。我那时已在办公室工作,一个人负责几项后勤工作,遇到晚上放电影,半夜才能到家,第二天正常上班。每天早上,我都要买好菜才走,晚上回家,洗一家人的衣服。
日子虽然艰苦,好在夫妻恩爱。只要士城一回家,就忙着做菜做饭,打扫卫生。那份温柔体贴,一下子就洗去了我心头的烦恼,家的温馨,也在饭菜的香气中氤氲开来……
图文无关
丈夫
彼此谦让才更加恩爱
转业回家后,为了弥补自己不在家时的欠缺,我帮妻子一起挑起了家务的重担。看到妻子那么辛苦,岳母身体不好,还有气管炎,我就学着做饭炒菜,好在多年部队生活的磨练,洗衣、打扫卫生我都在行。
那些年,我们收入都不高。两人加起来才80元,却要负担一家6口的生活:我们夫妻俩,两个孩子和岳母、侄子。平时我们节衣缩食,几年都不添一件衣服,有好吃的都给老人和孩子。
生活虽不富裕,但我们夫妻感情和睦,遇事都是互相谦让。她性格外向,爱说爱笑,但性子急躁;我则是内向性格,说话少脾气慢。我们两人在一起就“互补”了。生活里少不了磕磕绊绊,她生气唠叨时,我装听不见;我发脾气,她又不理我。等双方气消了,我们再心平气和地理论一番,这样再大的事都吵不起来了。
到了2002年,我们俩先后都退了休。“少年夫妻老来伴”,我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伴儿。早上一起去云龙湖边锻炼,然后买了菜回家一起做饭、看孙子,尽享天伦之乐。我们俩还都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她参加歌咏比赛,我给孩子们讲故事。晚上我还经常在社区巡逻值夜班,生活简单而又快乐。
图文无关
她为我创造了生命奇迹
去年9月,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乱了我们平静而又简单的生活。
我的左胸长了个黑痣,洗澡擦破后化脓流水。我当兵前,在老家乡医院做过药剂师,懂得医学常识,认为自己患了糖尿病,伤口不容易愈合,也没当回事。后来夜里发烧,结果到了医院,医生就让我马上手术。化验报告出来后,诊断是恶性黑色素瘤,晚期。
得知我病情后,老伴陷入了痛苦中,背后不知掉了多少泪。她怕影响我情绪,就和医生串通好,对我隐瞒病情。但我却敏感地意识到了。我想不管什么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有利于治疗。妻子和儿女,白天黑夜在我床前照料,我知道自己的每个眼神,每一声呻吟都牵着他们的心。再大的痛苦,我都忍着,妻子一问,我就说:“好多了!”
手术后,我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吃喝都在床上,大小便都要人照顾,那些天累坏了老伴。病重时,家里所有的亲戚都来,专为见“最后一面”。由于肿瘤扩散压迫神经,我止不住地打嗝,有一天晚上还陷入了昏迷中。老伴赶紧叫来医生抢救,她和孩子一夜都没睡觉。第二天,当早晨的阳光洒满房间时,我又奇迹般醒来,3天后出了院。
图文无关
出院后,老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我不吃鸡鸭鱼肉,她就买来新鲜的蔬菜,每天早上给我做鸡蛋汤,换着花样给我增加营养。为了让我早日恢复,她还经常给我按摩,帮助我活动胳膊腿。我能下床后,她又扶我在家里挪动,到阳台上晒太阳。后来又经常扶我下楼去锻炼。在她和孩子们的照料下,我的身体恢复很快。前几天去中医院复查,看到我气色红润,医生连说:“你真是个奇迹!”
我要感谢老伴,生命的奇迹是她和孩子一起创造的。
妻子
他健康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自从老伴患病后,我难过得不知掉了多少泪。可是看他那么坚强,那么乐观,从不在我的面前唉声叹气,他的乐观也感染了我,我又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我决心和他一起,与病魔抗争到底。
图文无关
从1968年至今,我们的婚姻已走过了43个年头。从当年的两小无猜,到今天已近古稀之年,43年的朝夕相伴,早已让爱情变成了血流一脉的亲情。年轻时吃了那么多的苦,如今收入多了,生活好了,再也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有老伴陪伴,多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儿子、女儿还有孙子都很孝顺。在国外读书的孙子,每星期都来电话,鼓励爷爷战胜疾病。这些都成了老伴的精神动力。我只希望老伴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每一天,我们相互扶持,直到生命的尽头……
(文中人物均为真实姓名)
专家点评
爱,到底是什么?
虽然是“包办婚姻”,但这对老人40多年的感情让我们看到的,除了柴米油盐的琐碎和养家糊口的艰辛,也不乏我们称为“浪漫”的鸿雁传情及形影不离。现在的人们往往很迷茫,爱到底是什么?从这对老人给我们的答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其实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有的仅仅是在点点滴滴中难以让对方觉察的那丝忘我;爱其实就是身不由己的牵挂和思念,不奢望朝朝暮暮的厮守,只祈求日日夜夜的平安;爱其实就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和责任,可以没有大富大贵的物质满足,却不能少了不离不弃的相扶相携。反观时下用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所堆砌起来的婚姻,金灿灿的项链拴不住游离不定的心,坚硬的钻石敌不过脆弱的情感。不管是环境的熏染还是自身修养的欠缺,总之越来越多的人不但失去了维护爱的能力,更甚至渐渐丧失了相信爱和付出爱的能力。当情感的出发点不再那么纯粹,于是所有对情感的承诺和誓言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当各种花样不断翻新的爱情快餐越来越充斥我们的生活时,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老人们的婚姻,认真感悟老人们的情感,从中汲取一份爱情保鲜剂和婚姻防腐剂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