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 变态性心理 婚外恋 单身同居 性心理障碍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少年为什么染上性变态?

  案例分析:少年为什么染上性变态?

  针刺女孩的“孤独”少年与性变态

  案例:案犯何某,21岁男性,性3格内向、孤僻。一日突发奇想,用大头针刺了一女小学生,面对她的哭叫,何某竟获得了一股莫名的快感。由此,何某连续作案,八九天内作案达12宗。经调查,何某并无精神病,而心理学家分析,何某具有心理障碍,他的这种行为,居于“性变态”中的“施虐狂”行为。究竟什么是变态心理、性心理变态、施虐狂? 像何某这类案犯,触犯刑法后是否有罪?

  变态心理,指的是离开了正常范围的不健康的心理活动而言。此处“变态”二字,即异常的意思,是相对于“正常”而言。变态心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变态心理包括正常人偶尔发生的非现实的不合理的不健康的心理过程;狭义的变态心理,包括各种类型的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何犯的心态,是属于施虐狂的性变态心理,所以,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性心理、性行为皆异常,才是性变态

  一个性心理发育成熟的人应该具备性心理,例如求偶欲望等,这是正常的。性变态,又称为性倒错,是指性心理方面的变态与性行为方面的反常。即性欲对象与(或)满足性欲活动方式的异常,常见的有同性恋、异性装扮癖、露阴癖、施虐狂(或受虐狂)以及其他较少见的如恋尸癖、恋童癖等等。

  性变态与正常性行为的区别是人为的,并根据国情、文化、风俗、习惯等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对待同性恋问题上,不少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承认同性恋可以合法存在,甚至可以成立“同性恋协会”、“同性恋俱乐部”等。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尚无立足之地,这是国情不同的缘故。又如“异性装扮”,在清朝时,无论男女老少,人人留着长辫子;在30年前,男士若留长发,穿花衣.便会被视为“流氓阿飞”。如今,男性留长发,梳“马尾巴”,烫头发者大有人在,人们对此也已见怪不怪。女士们也穿起了前门襟、束皮带的长裤,这些均属正常,而非异性装扮癖。因为他们的性心理是正常的,并没有“异性化”的心理变态.仅仅是在着装方面模仿异性的装扮而已。

  施虐与受虐,犹如周瑜打黄盖?

  施虐狂.是一种多见于男性的性心理变态。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性生活中,虐待、鞭打或伤害异性肌肤,使对方产生痛苦,从而获得性欲满足的性变态。对此,妻子常常控诉丈夫的虐待罪。另一种是破坏异性服饰、伤残女性容貌或身体.从受害者的恐慌、叫喊中获得性欲满足或性快感的,何犯就属此类。

  受虐狂则多见于女性。她们在接受异性虐待、鞭打或肌肤伤害痛苦时,反而会获得高度的性欲满足。施虐狂若与受虐狂结合成伴侣,那么,在“夫妻生活”中就会互相配合,犹如《三国志》中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彼此毫无怨言。

  人格变态,事出有因

  目前,在诊断性变态问题上尚缺乏明确、客观的指标,这种指标也往往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烙印,并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下面将具有分析一下性变态的各种可能的原因:

  (1)、生物遗传学因素

  多年来生物遗传方面研究的结果表明,大脑和神经系统中并未能证实有任何特别的化学物质与性变态有关,而激素方面的研究结果始终是矛盾的,无法作出任何结论。专家们正致力寻找遗传基因方面的问题。

  (2)、心理学因素

  性心理障碍的患者中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如强迫性人格--刻板固执,又称执拗性人格。办事循规蹈距,墨守陈规,意识保守,缺乏随机应变能力,遇事犹柔寡断不善决断,对自己要求高但缺乏自信,工作负责过于谨慎。这些人容易产生强迫性症状和焦虑、抑郁反应。此外,有些人可能具有分裂型(如窥淫症)、未成熟型或被动型人格(如露阴症)。

  幼年和早年性心理发展中的挫折或冲突与成年后的性变态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因果关系。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男孩由于爱母亲而把父亲当作情敌而嫉恨,又怕父亲生气会割去他的阴茎而心怀恐惧,当其年龄再大些,男孩将放弃对母亲的爱恋而仿同其父,这样男孩的俄狄浦斯爱恋便得到正常解决。否则,这种爱恋就会凝固并在无意识中形成俄狄浦斯情结,对以后的性格形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成为日后性心理变态的根源。

  (3)、环境和社会因素

  一般来说,反常的变态的性行为是不合理的社会强制和压抑所造成的性心理冲突的后果,所以它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变态的性行为就是幼儿的性行为。成年后,当性欲受到现实生活环境的限制或个人人格的缺陷而无法正常宣泄时,即会退回到早年固结点,避开自我控制,直接以幼儿性欲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性变态。所以他认为性变态是在成年人生活中持续地表现幼年性欲的成份并以幼年的方式获得满足。

  家教是否得当对性变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无不对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性教育启蒙教师。父母的性观念会通过他们的有意或无意的举动而影响到下一代,例如异装症,则是因父母反复安排孩子穿异性服装培养成的一种嗜好,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性的性变态形成过程。

  同性恋的形成与环境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同性恋者在孩提时期由于某种遭遇,在潜意识中种下异性恐怖的种子,成年后形成一种心理变态,不愿与异性交往。有的同性恋者由于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感情上对异性产生厌恶之情,同时又受到同性的诱惑而走上歧途,此外,父母抚养不当也是主要的原因。母亲过度溺爱儿子,把儿子抚养成毫无男子气概的弱者。还有些父母因某种原因把男孩当作女孩抚养,把儿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日久天长,使儿子形成女性心理,成年后往往对同性发生好感,对异性反倒不感兴趣。再有一些缺乏异性的环境,如远洋航船、修道院和监狱等地方,易发生同性恋。

  比如一位男性文艺工作者,出身于梨园世家,从小喜欢演小女孩或女角色。久而久之连动作、神情都女性化了,虽然成年后也结婚成家,当上了父亲,但对妻子毫无兴趣,一心想的是年轻小伙子。平时在工作中对小伙子们特别关心体贴,同事们都叫他大嫂,虽然身居领导岗位但仍不能控制自己的同性恋冲动,事发之后深感悔恨。所以,要预防和治疗同性恋,需要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应提倡一般心理卫生原则和道德教育,例如家庭的和谐、儿童的良好教育、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接触、科学的性知识教育等。尽力减少和消除那些致使社会成员产生变态心理及出现变态行为的条件和环境。性变态患者可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治疗改善症状。

  在这个案件中,尽管从“针刺女孩”获得快感的少年是个性心理变态者,但他不能因此而逃脱法律的制裁。因为,他在作案时的意识是清楚的,具有责任能力。

  性变态的病因尚不明确,它们包括生物遗传方面、心理学方面、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性变态患者对于正常的性活动通常没有要求,甚至心怀恐惧,他们的变态性行为常具有强迫性和反复性,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往往较差,但并非时时发作。他们只是在歪曲的性冲动支配下,在特定的情景和处境下突然付诸行动,当时怎幺也控制不了自己,他们在事前并无周密准备,案发后又能供认不讳,常常感到痛心疾首,无限悔恨,有些人强烈要求医治,希望摆脱这种令人痛苦的状况,但也有些人则不认为自己是病态。

  以上就是案例分析:少年为什么染上性变态?的相关了解

  :/xl/

性心理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少年为什么染上性变态?

下载本小说
热门小说
相关推荐
热门搜索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www.mn8848.com 关于我们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