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凤凰网)
穆心(化名)在给记者的电话里说,如果要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故事,她认为应该是“始终离幸福有一段距离”。出于职业敏感,我问她是不是对自己的婚姻有所不满,她说不知道,只是觉得这段一开始就被父母无限看好的婚姻,其实并没有给她预期中的幸福。
我们约在她所就职的机关门外见面,被酷烈的阳光烤炙了许久,终于见到穆心从大院里走出来,一张胖乎乎的可爱的脸蛋。因为身着制服的缘故,穆心拒绝了拍照的要求。跟随她到了附近的一家茶楼,凉意扑面而来,就着一壶玫瑰香片,穆心开始讲述她的故事,她的爱恋与婚姻。
初恋:难忘那双大手的温暖
穆心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年年考第一那种天之骄子。2002年大学毕业在某机关的宣传部工作。
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新人,刚刚参加工作,难免遇到强势的老同事欺生的不友善的对待。最让穆心难过的是自己的孤立无援。有一次同事恶作剧地把所有文件锁进文件柜,穆心去找他们要钥匙,想找份文件参考,所有人异口同声地矢口否认自己有钥匙。穆心又气又急,呆若木鸡兀立在那里正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隔壁办公室走出来一个个子高高的男人,微微笑着,说:你就是刚来的那个大学生小穆呀?听说很能写东西的,来,咱们握个手,算是认识了。
在那因为陌生而显得冷冰冰的环境里,那双主动伸到自己面前的大手,那友善明亮的微笑,让穆心至今难忘。当时的她不由自主地迎了上去,伸出自己的手与他相握,他有一双极大的手,很大,很暖。
就此认识了于易(化名),后来穆心从同事口里知道他是早她几年分来的大学生,看起来那么成熟,其实只比她年长4岁。于易非常能干,也乐于帮助穆心,是他手把手地教会了她如何处理工作和人事,如何与同事打成一片,如何在工作环境中保护自己。他是那么的友善和亲切,像一个无所不能的大哥哥,穆心很容易就从心底里接纳了他。她发现接触得越多,越觉得这个男人超乎自己想象的博学多才,他总能很轻易就把她逗乐,有时穆心感觉自己像是一点一点被他所感染,一天比一天快乐,幸福似乎唾手可得。
自然而然地,在一次看电影的时候,于易单刀直入地问穆心可不可以做他的女朋友,穆心没有任何犹豫,甚至忘记了女孩子应有的矜持,脱口而出是喜滋滋的两个字:愿意。
——这距离他们第一次握手,已经有一个月。
家庭:渴望逃离亲情的窒息
对于于易这个男朋友的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穆心都瞒着自己的父母。
穆心的家庭条件非常好,自己又是父母的独生女,自然被父母看得很重很重,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要稍微晚回家一点,父母都会担心得满世界找人,而这个所谓的晚,也就是晚上十点十一点的样子。
爱之越深,责之越切,父母对穆心的高要求,有时简直让她喘不过气来。比如在找男朋友这件事情上,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女儿如此优秀,应该嫁一个从个人条件到家庭环境都无懈可击的男人。
大学时期的穆心先后也交过两个男朋友,带回家里,一个因为她父亲自始至终板着脸没有一句话,一顿饭后就逃之夭夭再也没有在她面前出现过;另一个因为过于紧张,在饭桌上倒个酒都失手把瓶子掉到地上,从此更是不敢露面。穆心知道,父母是嫌那两个男孩子家境平平,不能给她优越的生活。
父母总是口口声声说,我们是爱你,为你的一辈子着想。打着这个爱的名义,他们越俎代庖地替她做好了人生路上的所有安排和选择,从几点钟回家到在哪里工作,到应该嫁个什么样的人。
穆心有时候觉得自己被这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爱压得快要窒息。她多么渴望逃离,渴望能有自己的空间。
在跟于易谈恋爱这件事情上,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因为穆心知道,以于易的家庭条件,要取得父母的欢心是多么困难。
失恋:缅怀那被出卖的爱情
于易是贫山僻壤贫寒农家出来的孩子,于家父母至今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土里刨食,供一个儿子读完大学是如此的不容易,所以于易工作以后责无旁贷地开始扛下了赡养父母的重担。
穆心父母的态度,可想而知冷淡非常。因为于易毕竟是跟穆心在同一个机关工作,穆心父亲不好像对待她的小男同学一样不理不睬,可是态度生硬非常,经常说出让于易下不了台的话,几次三番,于易没有拂袖而去已经是非常有涵养的表现了。
很快穆心就去外地培训,于易到车站送她的时候,穆心说,我知道你的为难,可是为了我们以后能在一起,如果你爱我,请你千万不要放弃。
中秋节,穆心孤身在外地,于易打来电话说,穆心,我正在你家跟伯父伯母一起吃饭。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穆心知道,于易不知道是多么的委曲求全、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她是抱着如此开心的心情回到成都,凌晨六点火车到站,于易从五点就在车站等。小别重逢,两人都说不出的激动,兴致勃勃地开始谈婚论嫁。穆心想,这就是柳暗花明吧,这一回,他们也许真的离幸福近了。
如果不是2003年3月发生的事情,也许他们真的就此结婚开始过幸福生活了。
机关的领导告诉这对恋人,根据相关规定,他们两人不能留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必须有一个人下到基层,至于是他还是她,就靠他们自己决定了。穆心当时就犹豫了,她知道父母对她是如何地寄予厚望,自己也希望能在机关单位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她知道于易也在犹豫,因为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孩子要得到今天的地位是如何的不易。
正在两人都犹豫未决的时候,有知情的同事偷偷告诉穆家,于易私下里去找了机关领导,声称穆心主动要求自己下到基层。
于易的行为在穆家掀起了轩然大波,本来穆家父母对他就是勉强接受,一看他在危及自己前途的时候居然首先牺牲自己的女儿,顿时勃然大怒,穆心的母亲哭着非要穆心保证,以后再不跟这个男人来往。
结婚:渴望扎根陌生的城市
不堪困扰的穆心选择了逃离,正好有一个工作调动的机会,穆心只身离开了生活二十余年的成都,来到重庆。
开始的时候,于易还会趁周末休息来看她。可是穆心的父母百般阻挠,一听说于易要到重庆,立马就会乘能买到车票的最早一班大巴赶来。他们在她面前历数分隔两地对感情的冲击,又耳提面命提醒她记得在面对前途与她的抉择时,他是如何背信弃义地出卖了他们的爱情。
他们终于彻彻底底分手。那段时间,面对重庆这个陌生的城市,穆心几乎是手足无措。为了排遣寂寞,穆心从那时起爱上养鱼,发了疯似地买回一条又一条的热带鱼来陪伴自己。她害怕自己的心里那么空空荡荡,毫无寄托,她渴望下班的时候有一个家让自己牵挂,为丈夫洗手做羹汤。
这时候穆心在朋友的家里认识了齐未(化名),齐未对当天在座的女孩子一视同仁地细心,照顾每一个人的需求,对每一个人都周周到到,这给穆心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齐未在一家效益非常好的公司任主管;年纪轻轻才28岁就在龙湖有一套160多平米的房子;只有一个妹妹,已经工作了,不需要齐未负担——这些条件无一不让穆心的父母眉开眼笑。他们认识不久齐未就表示出自己急于找个适合对象结婚的意思,毕竟他年近30,事业小成,正是考虑正正经经成家立业的时候。这个观点跟穆心不谋而合,她也是觉得毕业两三年来漂泊得累了,尤其是刚刚经历了一段让人心累的失败感情,在这个陌生的重庆,她总觉得自己像是无根的浮萍,晃晃悠悠,渴望有一个家,渴望实实在在扎下根来。
对于这个父母相当看好的男人,虽然相识尚浅、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多么深的爱情,但是穆心是真心希望好好跟他建立一个家庭。她想,听父母的安排也许真能得到幸福也说不定。
婚姻:难解那段旧情的阴影
结婚的头一天,齐未还在问穆心,你确定自己是要跟我吗?
自从齐未从穆心那里知道了她之前跟于易的恋爱,就始终走不出那段阴影。他经常对穆心说,我觉得你没有死心塌地要跟我。交往越久,穆心越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患得患失而且猜忌心很重的男人,他总是害怕自己太多付出而妻子假心假意。他还断定穆心跟于易发生过关系,穆心常常是觉得百口莫辩。时不时,当着很多客人朋友的面,齐未突然就会冒出一句如果这会儿是于易在,是不是会让你更高兴?
穆心患子宫肌瘤住院的时候,父母从成都大老远的都过来了,齐未却一天班也未耽误,每天很晚才到医院陪护,有一晚同病房临床的女人呕吐,齐未告诉穆心说他在医院休息不好,拔腿就走,把她一个人孤零零留在那。住院费用六千多,齐未冷嘲热讽地说:这钱是你自己出吧?要是于易在,会不会像我这么好地帮你付账单?
齐未三天两头出差,一出差就离开很久,有次他两周没回来,正巧穆心因为子宫肌瘤,下体大出血,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家里害怕不已,打了很多个电话让齐未早点回来陪她,最后他居然破口大骂,口出脏话,还说再烦他两人就分开,然后不耐烦地把电话掐断。
穆心觉得自己对婚姻的要求并不高,能够彼此依赖,彼此扶持,就像很多书里提到的,幸福应该是一些很微小的细节,哪怕是一碗热汤的关怀,可这都是齐未不能给她的。
穆心常常想,也许,也许齐未是爱她的吧,只是因为对她过去的猜忌和不信任,把那个他根本就没见过一面的男人当成了假想敌,所以才对她这么不好;又也许他根本就没有爱过她,只是在适婚的时候遇到了适婚的她,所以他才会如此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忽视她,对她不理不睬绝少关心,所以他总觉得自己这个年轻有为的高级白领娶了她这个有“前科”的女人是屈尊俯就。——到底是哪一种情况穆心自己也说不准,因为他们现在很少有沟通的机会,他总是出差外地,她越来越摸不准这个名义上是她丈夫的男人在想什么。
他们是夫妻,可同时他们是如此的疏离。
关系最糟糕的时候,穆心想过离婚,可是父母反对,父母告诉她说,毕竟这个丈夫是要跟你走一辈子的。穆心有点后悔了,自己怎么不在婚前对这个结婚对象多加了解多加沟通?
对于目前的婚姻,穆心的评价是,尚可维持,也就是尚可维持而已。离自己预想的幸福,始终还有一段距离。
对 话
婚姻专家评估报告
穆心对自己的婚姻本身就缺乏主见,没有属于自己的择偶标准和思想上对配偶一个正确的定位,即使有,也被父母所操控,谈婚论嫁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婚姻,她感觉很模糊。当她遇到第一次办公室压力(被同事孤立)的状态下,感觉到男同事关心帮助自己,找到保护自己的依靠,与对方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她考虑到父母的标准,迫于父母“门当户对”的压力,一气之下来到重庆疗伤,本身就是一个草率的决定,出现了问题她不去与对方沟通,与父母一道,一厢情愿地推测或者轻易听信朋友的话,带着情绪以逃避的方式处理这件事。再加上异地的孤独,又把父母的择偶标准强加给自己,没有真正的了解齐未。他适合自己吗?我适合他吗?在情感上各自需要的是什么,对于以后的婚姻应该怎样经营?根据双方的个性需要怎样去关爱对方?…… 穆心和齐未都没考虑清楚,就提早步入婚姻,注定他们在后来的婚姻历程中会“吃跟斗”!齐未对自己缺乏自信,一味的猜忌对方,缺少夫妻之间的信任;穆心也回避问题,不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对方交流,消除齐未无谓的顾虑。所以,他们走到现在这步是必然。建议他们对婚姻重新做心理定位,重新思考作出选择;除非双方都有互动性,都愿意做出努力,学习婚姻怎样经营,才有改善夫妻关系的可能性。
穆心当初选择这段婚姻的莽撞,决定了他们现在婚姻的情感困境。要做出改善,首先要以言行让丈夫打消心理疑虑。当然,如果一方非常积极改变自己,各方面做出了努力,而另一方却始终不做出回应,这段感情的前景估计也不会尽如人意。所以结果如何,还得看他们双方的努力程度。
主持人手记
很多时候,我们离幸福都只有一步之遥,就差那么一点点,跳起来就能够到手。也许根源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对生活对彼此缺乏宽容。如果当初于易是跟穆心商量而不是私下里去找领导,如果穆家父母试着接受于易而不是盲目地反对,如果穆心在问题出现后留下来解决而不是冲动地一走了之,也许她和于易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在此之后的婚姻,尽管穆心和齐未都是抱着结婚的诚意走到一起,可如果他们彼此能够在婚前更多一点了解,更多坦率的沟通,不是那么急急忙忙结婚,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婚姻中的心结和阴影;如果他们互相多一点对对方的体谅,他能够多关心她,而她不要那么任性,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龃龉和不快乐。
那一步,不是绝对不可跨越的。
穆心说她现在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婚姻中的问题所在,也有足够的诚意去解决。她告诉记者,已经给在外出差的老公通过电话了,等他回来,希望跟他好好谈一谈,心平气和地沟通和探讨改善关系的措施。
相信一切还不会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