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俗表演,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临时搭建班子,或走街串乡,或找人群密集之处,或借农民大办红白喜事之机,哼唱一些淫词秽调,并伴着歌曲做扭动身体、脱衣服等下流动作,有的甚至脱得一丝不挂。
农村低俗表演抬头值得重视
农村低俗表演,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临时搭建班子,或走街串乡,或找人群密集之处,或借农民大办红白喜事之机,哼唱一些淫词秽调,并伴着歌曲做扭动身体、脱衣服等下流动作,有的甚至脱得一丝不挂。这些表演内容低级,腐蚀了农民的思想,伤害了农村的善良风俗,与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是一股歪风。
为什么低俗表演会在农村屡屡发生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以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农村滋生,各种腐化堕落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不够丰富,尚未迅速占领农村,低俗表演在农村还有一定生存的空间;
二是经济发展使农民手头逐渐宽余起来,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思想文化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鉴别能力较差,审美意识模糊,是非观念淡泊,喜欢看稀奇、凑热闹、寻求刺激等等,不能自觉抵制低俗文化;
三是监管、打击力度不够。不少地方对农村工作有忽视的地方,不想多管农村的事,监管力度不够,对“黄赌毒”文化很少重拳出击,扫黄打非工作还存在众多盲点、死角。
低俗演艺何时休?
经常出门乘座旅游车的朋友大概会有同感,就是每当在旅游大巴车上总会播放一些格调低俗的演艺DVD片,从内容上,有的是警匪枪战片,有的是刀枪不入飞檐走壁的打打杀杀功夫片,有的属打黄色擦边球的低级庸俗演艺节目,当然还有不少喋喋不休的、医疗和保健药品广告片……
每当碰到这些不想听的不想看的,会严重影响旅途者的心情,让人置身无可奈何的噪音污染和视觉污染之中,这种纯属强迫其他乘客游客接受的娱乐形式实在令人心烦甚至讨厌!
特别是那种美其名曰为大众文艺或者“草根文艺”,实则演艺低俗,与某些夜总会的媚态、霪笑、尖叫、调情一脉相承,场面乌烟嶂气不相上下,有些主持人口若悬河油腔滑调流里流气,貌似八面玲珑,且极尽蛊惑献媚之能事,好端端的民歌歌词被篡改的一塌糊涂,有的属于政*治原则问题,有的属于低级趣味,有的“模妨秀”极尽丑化伟人名人形象……
整个过程就是喧哗、煽情、挑逗、调侃、打黄色擦边球等等,这种低俗不堪的东西归谁管?特别是还制成DVD扩大影响,腐蚀毒害人们的心灵。
农村演出市场的低俗之风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至节“做人戏”,村里的小孩子傍晚早早就穿着小棉袄,搬小凳子和草席到大戏台前“霸位”。当年时兴唱粤剧,场面热闹非凡,大戏台前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因演出常在露天场地,场面难以控制,加上发生了几起打架斗殴事件后,冬至节“做大戏”的风俗日渐式微。而后,随着人们忙于东奔西走挣钱,似乎没人再提及“做大戏”了。
一些老人和小孩子,还是对“看大戏”念念不忘。转眼几十年过去,当年的小孩子早已告别童年步入中年,而当年的老人在怀念“看大戏”的时光中老去,留下了没能再“看大戏”的遗憾。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了,渴望得到精神寄托,旧时一些风俗渐渐复兴,包括“看大戏”。现在,一般由当地“老板”带头请戏,村民再合资续请。这种方式最终还是难以延续,毕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可是农村娱乐节目本来就少,“看大戏”又深得大家喜爱。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邀请一些档次低一点的表演团体入村表演。虽然传统粤剧深得老人喜爱,但年青人却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在年青人的要求下,歌舞表演成为农村演出市场的主力军。
最近这几年,这种歌舞表演却已变质变味,一些低俗的动作频频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表演当中,不时有“舞女”邀请戏台下的男观众上台一起“裸舞”,邀观众为她“宽衣解带”,还让观众近距离“参观”人体,场景不堪入目。
没见过“世面”的人顿时会觉得尴尬,但又怕别人说自己虚伪,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有了第一次的“历练”后,往后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但让人惊奇的是,戏台下除了年轻男性观众外,还有妇女、老人、小孩子,甚至还有全家一起“观舞”。妇女看得上瘾,老人每场必到,真不知他(她)们当时是啥心情、何感想?难道如今大家的观念都开放到这种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