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王洋真的离婚了,尽管做出这个决定很艰难,过程也很痛苦,但他还是做到了。
很多人都劝他未必非要离婚才能解决问题。但他说:一切都已形成模式,他无力在婚姻内部打破这种模式,所以只好摧毁。他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然,离婚让所有人都很受伤,包括王洋的妈妈。王洋说每个人都是生活失败的牺牲品。不过,失败也让他看清了自己未来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哪怕一双筷子都应是我和她共同挑选回来的。那是一种最真实的幸福。”这就是他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清晰想象。
口述:王洋男28岁民警
谁该为生活的不如意埋单?
前不久采访了一位年轻小伙子,听他讲了自己生活中的无趣与无奈。小伙子聪明、有头脑,人长得也不错。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几年前,他结婚了,很快有了孩子。年纪轻轻就过上了车子、房子、妻子、孩子都完备的小康生活,按说应该感到很幸福才是,可是,小伙子却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无奈与厌倦。自然,这其中有着诸多原因。
在部门的碰头会上,我把小伙子的故事转述给同事们听,这本是例行公事,没想到却引发了一场热烈的争论。大家对小伙子的故事各抒己见。有的说小伙子郁闷得有道理;有的说小伙子太消极了,生活并没他想象的那么复杂;还有的认为小伙子根本就是庸人自扰。粗略总结了一下,发现竟有三种不一样的观点。
【观点一:他太强调自我的感觉了】
小Z年龄和这位小伙子差不多,不过是单身。他对小伙子的郁闷很不理解。他说:“一个家庭是由全部成员组合在一起的,不能强调个人,而应强调整体。他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总想什么都由自己做主,总想突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才会不满足。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融入到大家中去呢?为什么不和妻子一块儿带孩子?为什么不和母亲一起干活、一起擦地?总强调个人感觉,难怪他会不好过。”小Z认为小伙子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而不是抱怨别人。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观点二:他该重视和妻子之间的感情生活】
M是个讲究生活质量的小资女性,二十多岁,已婚未育。她的视角是建立在夫妻关系上的。她说:“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没有经营好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们夫妻之间能保持很好的感情状态,能做好沟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可是你看,结婚以后,他们两个那么长时间都不在一起,连拉手都少,就算是因为有老人在,也不至于这样啊!这样的夫妻关系怎么能好呢?”
M觉得只要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事都能及时说开了,互相了解对方的感受,夫妻关系才能历久弥新,就不会像这个小伙子一样,走进死胡同了。
【观点三:老人的介入破坏了小夫妻的平衡】
W三十多岁了,她的看法和其他人又不相同。因为婚后和老人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她对老人介入年轻人的生活颇有感触。在小伙子的故事中,促使他对生活感到厌倦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的母亲搬来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对此,W说她表示理解。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一个家庭中有很多种关系,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婆媳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平衡了,其他关系才能取得相应平衡;如果破坏了夫妻关系的平衡,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两个人结婚后,就要柴米油盐过日子了,各方面都需要时间去磨合,才能找到两人都喜欢的生活方式。可小伙子的母亲搬来同住之后,直接介入了他们的生活。老人把许多生活琐事都包揽了,加上小两口都不积极主动,结果没有机会磨合,也就不能很好地融合,许多问题积少成多,导致了最后的爆发。”
当然,老人的介入不是问题的根本,根本还在于小两口没能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但W认为,如果没有老人介入的话,也许小两口会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最终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三种观点代表了人在处于不同人生阶段时对待婚姻的三种态度。也许,一个家庭遭遇危机甚至走向解体都不会仅仅是一个人的原因。正如“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相信不同的人看了这个故事后,一定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感触。那么,读完之后,不妨也想想你、想想我,当生活变得不尽如人意时,究竟谁该为之埋单?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王洋不是个愿意翻陈芝麻烂谷子的人,但他说,有些事就得从头说起。
人这辈子很长,但人的一生要走什么样的轨迹,小时候受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小的时候不能说不幸福,但我父母经常吵架,不知为些什么事就能吵起来。虽然他们两人对我都很疼爱,可天天看他们打,我心里也难受。
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从没有他们两人一块儿带我出去玩儿的时候,我的手永远只有一只被他们握着: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妈妈。
那时,我爸是货车司机,假期里,我跟着他的车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我妈主要是照顾我的生活。她很能干,也很细心。
上初中以前,我的衣服几乎全是她亲手做的,不说多时尚吧,反正是最合身的。我就在父母分别的爱中长大。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我以为一个家庭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直到长大后我才发现,在我的记忆里,找不到一个温馨家庭应有的画面。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爸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我的生活却没有多大改变,因为我妈很坚强。我妈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她一个人撑起了两个人的家。
在我参加中考那年,电视里正在热播《英雄无悔》。我天天都看,特崇拜里边濮存昕演的警察高天。
正好,我妈想让我考警校,我也就乐得同意了。其实那时我学习挺好的,名列前茅,考高中、上大学也没什么问题。可当警察大概是所有小男孩都有的梦想。
警校三年,我过的是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学校都是男生,没有女生,一群半大小子成天除了学习就是训练,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毕业后,18岁的我如愿当了一名警察。我很爱这份工作,做得很努力,领导对我也很满意。工作后和结婚前的那几年,我过得很自在。
那时我和我妈住在一起,天天就是上班忙工作,回到家吃饭,吃完饭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打累了就睡觉。家里的一切都不用我管,我妈把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
我妈那时还没退休呢,工作也挺忙,可只要她在家,家里永远都是一尘不染,玻璃啊、地面啊都特别干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用床单盖好;床上抻得跟镜面似的,有人坐一下都能看出来。
好在我妈虽然爱干净,却并不要求我必须保持卫生。我不可能像我妈那么干净,回到家,衣服帽子乱丢,我妈就跟在我身后收拾;地上有脚印了,我妈马上擦干净。要是赶上哪天我妈忙,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家里肯定比平时乱好几倍,可第二天,等我下了班回来,家里又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晾在阳台上。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说实话,有时我真挺佩服我妈的,尽管我并不赞成她非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不过作为儿子,能被妈妈照顾得那么好,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更没想过这会对我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恋爱对王洋来说,与其说感觉甜蜜,不如说是新鲜刺激——由于新鲜刺激所以感到快乐。
总的来说,恋爱时的感觉还是挺好的,只不过这种好似乎不是因为感情。
坦白说,至今为止我就谈了那么一场恋爱,是初恋。在谈恋爱之前,我对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儿、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没有概念。
没人教过我。一过20岁,就开始有人给我介绍对象,然后身边的人就开始给我灌输许多他们认为很实用的思想——比如找对象要现实,不能光凭感觉;姑娘要有正式工作,不能下岗,至少得能养活自己等等。对这些话我不置可否,反正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没坏处。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后来,很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刘丹,她也是我们公安系统的,不过跟我不在一个单位。很多人都认为我俩挺般配的:工作性质一样,收入差不多,经历也类似,只要好好干,都不用担心下岗,都没什么经济负担,又都22岁……我们彼此也都有些喜欢,于是就恋爱了。
恋爱的过程其实也很平淡。刘丹是个很正统的女孩儿。她和我一样,从小就是好孩子,老实、听话;上警校以后,受的全是正规教育,毕业了直接进入系统工作,没沾染过半点社会上的风气。她特别沉稳,沉稳得根本不像个22岁的女孩子,沉稳得近乎有些“呆”。
我们的恋爱很按部就班,就像在走一个司法程序,纹丝不乱。平时各自忙工作,有空了就打个电话。约会就是逛街、吃饭、吃完饭回家,完了。我们俩都很正统,在外面连手都不敢拉,就算没人认识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别人说的恋爱时的种种感觉,我都没有过。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不过当时我还是觉得挺快乐的,快乐是因为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而且理直气壮。我的生活一直很简单,除了上班、下班,没什么消遣,我的工作性质也不允许我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唯一的娱乐就是玩儿电脑游戏。
恋爱了就不一样了,我可以经常逛街,而且陪女朋友逛街总得买点什么吧。在商场里,我要是看见什么东西不错,就让她看,她要是点头说还行,我就喊售货员:“开票!”只要在我承受能力范围内的,我保证不皱眉。
其实我工资并不高,但自己挣钱自己花,没什么负担。能随心所欲地消费,这感觉挺刺激的,说不上是什么心理,反正能自我满足。因为满足所以觉得很开心。
刘丹给我买东西也挺舍得的,但是给她自己买就不舍得了。她是个没什么欲望的人,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她和别的女孩子不一样呢?别的女孩儿有哪个不喜欢漂亮衣服、不爱化妆品的?
和妈妈同住,六年夫妻生活不到十次(图文无关)
没错,我再也不要像现在这么活着了。我要正当地享受生活,那样我才能热爱生活,之后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不能做主?我也要自由自在、轻松快乐地活着。
那个深夜,当全家人都在熟睡的时候,我为自己的决心心潮澎湃。我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要、离、婚。
我对自己说:只有离婚,才能让我的生活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