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今报记者 皇甫舒敏/文
【男主角】王明星65岁 退休工人【女主角】翟炳芝66岁 退休工人【时间】2007年12月21日【地点】郑州市绿云小区
王明星:“还有八年,我们就是金婚了。
再努力努力,我们一定争取牵手走到那一天。”
翟炳芝:“他陪我在小区锻炼的时候,人家都问我,老翟啊,你是怎么找了个这么好的老头子啊?我就跟他们说,那是打着灯笼才找到的。”
二女儿王燕:“我妈得病之后,我爸真是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无论走到哪儿两个人都是手牵着手。我长这么大,还没见他们这么亲密过。”
王燕把我们领进屋的时候,两位老人正在厨房里包饺子,看我们进来,两位老人一前一后地迎上来,嘘寒问暖,非常亲切。
讲述以王明星为主,翟炳芝做补充,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采访中间,王明星始终不忘呵护身边的老伴,不时地给她加衣服、倒水、剥橘子……一种叫做默契和幸福的东西就这样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哪怕是要饭也跟着他
1962年夏天,20岁的王明星背着行囊去了现在的南阳汽车运输公司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南阳也没亲人,可就是因为这次工作分配,他遇到了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翟炳芝。
在翟炳芝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的王明星可是厂里的“大明星”,人长得高大英俊、技术也好,年年都被评为先进个人。除此之外,王明星还打得一手好篮球,每次他上场比赛,翟炳芝就在场下帮他拿衣服、叫好。“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就是他的‘粉丝’。”翟炳芝说着自己哈哈笑了起来。“那时候找对象可不像现在,要房子要车子的,只要人好、忠厚老实就行。”问大妈喜欢大叔哪一点,大妈特别不好意思地说。
恋爱是谈了,可跟现在也不一样。男男女女都要保持距离(说起当年的恋爱,两位老人面露羞涩之情)。就拿请客来说,王明星请第一顿,翟炳芝就一定要请下一顿,看电影也是一样,都是轮流请。虽说当时翟炳芝是不愿占王明星的便宜,可这还真有点像现在的AA制。王明星说,那时候他就看出来了,翟炳芝是个好姑娘,会过日子。
(图文无关)
两年里,王明星和翟炳芝的感情越来越好。可谁想到,恋情一“曝光”,竟遭到了翟炳芝全家人的反对。“本来你的出身就不好,再找个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后日子可怎么过?”就像炳芝姐夫说的那样,家人都担心炳芝今后的生活,可炳芝却看得很开:“我就看中他这个人了,只要人好,哪怕是要饭我也跟着!”
60块钱办了场隆重婚礼
1965年10月1日,南阳汽车运输公司的食堂异常拥挤,领导、同事、朋友围了一圈又一圈,好不热闹。被他们围在中间的不是别人,正是王明星和翟炳芝。说起那场婚礼,两位老人都抑制不住激动之情:“吃的、喝的肯定不如现在好,可当时场面隆重、热闹,一点不比现在年轻人的婚礼差。”
婚礼办下来,王明星、翟炳芝就花了60块钱,婚纱照也不过是张一寸的黑白照片。说起别人送的礼物,翟炳芝至今津津乐道:“同事送的大都是墙上的贴画,新房的墙上贴了不知道多少,最贵重的就数洗脸盆了,我们一直从南阳用到郑州呢。”
婚后,单位给翟炳芝、王明星分了间10平方米的房子,日子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开始了,家里的桌子是王明星找废铁焊成的,没有厨房,走廊里摆个煤球炉,几家人轮流烧饭吃。
别看条件艰苦,可翟炳芝的脸上堆满了幸福。
为女儿治病的艰难岁月
1966年,王明星的大女儿王虹出生了,可才出生几个月,就被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为了给女儿治病,翟炳芝长期请假,先后跑到郑州、武汉、北京几个大城市,然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差,王虹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孩子的视力虽然不能恢复了,但两位老人从来没有放弃对王虹的教育、培养。
(图文无关)
1971年,为了王虹,翟炳芝、王明星几经周折,先后把工作调回了郑州(因为在河南只有郑州才有盲聋哑学校)。单位给他们分了间10平方米的房子,王明星、翟炳芝、3个女儿、孩子的奶奶6口人全挤在这间房里,屋里除了床几乎没有别的家具。那时,买根5分钱的奶油冰棍,3个女儿也是分着吃的。
日子虽然艰苦,可说起这段时,王明星、翟炳芝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苦日子总算熬出来了,再看看现在,有吃的,有喝的,孩子们也争气,也知足了。”王明星呵呵地笑着。
到郑州不久,王虹考进了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学校在东郊,可家在西郊,每天王明星都起得特别早,骑着那辆破旧的凤凰牌自行车,送王虹上学。这一来一回要用上一个多小时,到了冬天,地上一结冰,路就更难走,可王明星从来没有让女儿耽误过一节课。
王虹小时候喜欢看书,夫妻俩哪怕不给两个小女儿买书,也不能亏待了大女儿,凡是她要的,就是再省吃俭用,他们也会买给她。“这辈子能遇到王明星,我值了。人家家里要是生个女儿,当丈夫的多多少少都会不高兴,我生下王虹后,王明星却一点怨言都没有,该看病就看病,该上学就上学,从没嫌弃过。”翟炳芝说。
生活好了,翟炳芝却倒下了
1988年,王虹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录取,接着二女儿王燕也有了工作。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房子从10平方米换到20平方米的,后来又搬进了两室一厅。别人家有的大件,王家也开始置办,自行车、收音机、黑白电视……小小的屋子摆得满满当当。
1999年,王燕单位分了新房,她特意把这套房子留给了老两口。分房子那天,王明星全家出动,一起去领了钥匙,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原来我妈的那套房子真是太小了,家里人口越来越多,每次团聚,外孙、外孙女都只能挤到床上玩。那时候,我妈就老念叨着什么时候能住进大房子,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可是,房子有了,她却倒下了……”说起这段往事,王燕禁不住流下泪水。
(图文无关)
2002年10月6日清晨,翟炳芝晨练时突然感觉头疼,王燕陪着老人去了小区医院,正打着针,翟炳芝就开始抽搐,王燕吓坏了,马上送母亲去了大医院。当天下午,大夫就下了病危通知书。
接下来的四天五夜,翟炳芝一直昏迷不醒,后来,医院确诊她得了急性化脓脑膜炎。第5天,翟炳芝终于醒了,可女儿、丈夫站到面前,她竟然一个都认不出来。
照顾老伴比特护还特护
那段日子被女儿们认为是最黑暗的岁月,唯一能给她们力量的,就是爸爸王明星这盏灯。“我能恢复成现在这个样儿,都靠我的老头子。”这是翟炳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实话。在医院时,王明星对翟炳芝照顾得可谓无微不至。翟炳芝解不下来大便,王明星就用手给她抠出来;翟炳芝上火,嘴上长满了疱,王明星就不时拿起棉签给她抹香油;什么时候该擦身、该按摩,王明星记得比谁都清楚。“我爸真的比特护还特护,每天妈妈输了什么药、解了几次大便,他比护士都记得清楚。”二女儿王燕说起爸爸,言语中全是感激之情。
2002年10月28日,翟炳芝出院了。在家里,王明星把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了起来。炒菜、做饭、洗衣服、拖地,这些以前老伴做的事儿,王明星再没让她碰过。
每天老伴要锻炼,王明星不仅搀着、扶着,还当起了后勤。手里提的水是给老伴渴的时候喝的,坐垫是担心老伴坐在石头上凉而准备的。锻炼的时候,别的老太太都羡慕翟炳芝:“老翟啊,你是怎么找了个这么好的老头子啊?”翟炳芝特别骄傲地跟人家说:“我是打着灯笼才找到的。”
(图文无关)
苦尽甘来的幸福笑容
日子一天天恢复了平静。岂料,2006年,翟炳芝又突发脑梗塞,被送到了医院。
“母亲再次生病给父亲的打击特别大,一下子他就变得不爱说话了,晚上还总是失眠,医生说我爸得了抑郁症。”女儿心疼地看着王明星。
“这没什么,我的病都是随着老伴儿的,她的病好点了,我就睡得着了,她的病要不好,我也跟着不好。”王明星笑着说。
抢救了20多天,翟炳芝终于脱离了危险,可接下来的康复是更为漫长的过程。王明星每天都陪着老伴去医院做康复。“她偷懒时我监督,她进步时我鼓励。老伴老伴,不就是这样的吗?”王明星说。
出院回家后,翟炳芝还要在家里继续进行锻炼,跳棋、扔飞镖、投篮球每天都不能落下。王明星还特意在家里给老伴做了一系列康复用的模具。现在的翟炳芝,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包饺子、拿橘子,手也不像“脑梗”病人那么端着,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她的老伴王明星。
去年6月翟炳芝过生日时,女儿王燕带着父母去补拍了一套婚纱照。当时,两位老人直呼太贵,坚决反对。可照片出来后,他俩欢喜得不得了,拿着照片到处给人看。
照片上,两位老人笑得开心、满足,那笑容当中凝聚了他们风风雨雨42年的幸福。
记者手记
平日里听的总是凄凄惨惨的爱情故事,所以王明星和翟炳芝的故事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丽诺言,是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要说的,但真正走到老,又需要怎样的智慧、宽容和理解?就像王明星说的,夫妻本就是一体,只有另一半好了,自己才能好,两个人好了,家庭才能好。
王明星和翟炳芝离金婚就差8年,有了这样的坚忍和执著,相信他们一定会携手迎来他们的金婚庆典的。
金婚,找到好男人,婚姻故事
4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