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爱上自己的父亲被称为:恋父情结,也称“爱烈屈拉情结”。这是少女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传说古希腊神话,中爱烈屈拉公主因母亲与其情人谋杀了她的父亲,因此决心替父报仇,并与其兄弟联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弗洛伊德正是借此故事说明儿童性心理的特征。他认为少女对父亲的深情专注,会在潜意识中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特别是到了性器期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因此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
恋父情结发展到成年人后,最主要是会影响少女子的婚姻,由于他们对父亲的依恋,即使结了婚,也会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婚姻生涯,也无法将感情转移到丈夫身上。而这一情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过度表现:少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跟父亲从心里上分开,从而导致与母亲疏远,而成年后总是有意无意寻找父亲式的恋人,而恋父的少女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即使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与同龄男孩很难正常交往。
创伤体验:在少女的成长过程中,过早的失去父爱,因此常常把对于父亲的感情寄托在现实中的某人身上,而这个人虽是父亲的替代品,但形象往往比父亲高达,在少女的内心深处,成为不可替代的“情圣”。>>>少女使用卫生巾的4个误区
不安全感:少女在童年时代,父母失去一方都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全感,使她们的防御心理加重,懵懂地将“情结”等同于“爱情”。为了寻找安全感,所以倾慕年龄比较大的异性。
面对这一时期孩子的恋父情感,作为家长应该及时予以纠正,以免孩子成年后产生不好的影响,导致她们心理的扭曲。
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在孩子的这一阶段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一是,进行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孩子从小明白“男女有别”,爸爸不等同于其他男性,妈妈要更多地参与到少女子的教育中,不要让爸爸一个人担当照顾少女子的生活,让孩子从依恋父亲中解脱出来;二是,为了帮助孩子摆脱恋父,可以让孩子多跟同龄、同性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垫铺。
让妈妈的爱更多一些 孩子恋父主要是因为,在孩子婴幼儿期爸爸的爱过多,而妈妈对孩子的爱又明显不足造成的。因此,让孩子脱离恋父的行动中,一方面,作为爸爸,必须要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而作为妈妈,则要主动亲近女儿,对女儿付出更多的爱,满足女儿爱欲的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