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凤凰网)
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的高领毛衣,下身搭配了一条中长的黑色皮裙,24岁的袁牧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十二场相亲,地点是村尾一栋二层小别墅里。主人将袁牧领到一张上世纪70年代样式的玻璃茶前坐下。“茶几底下压着一块大粉红色的桌布,看上去极其俗气。”袁牧说,因为这个原因,在勉强听完各自的介绍后,她装着肚子痛提前离场了。她决定,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回老家相亲。“就算从此成‘天煞孤星’我也不回村里相亲了。”这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学着电影里的对白豪气地说。
和袁牧一样是“剩女”的还有国际幼儿园老师李天天,她常年接触的男性除了“爸爸”(幼儿园孩子的父亲)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鬼佬”(外国人),日久生情大概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惜的是,在经历了几段不算稳定的异国恋情后,年纪慢慢走到了32岁。
陈述“剩下”的原因和外国也有关,她是一名“海归”,“如果不出国,大概早就嫁”了的她是在折腾中“剩”下来的。和李天天刚好相反,坚持“国货”的她甚至为了寻找中国男人毅然回国。“我的故事大概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所有爱折腾的‘海归派’。”
其实“剩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当我努力寻找加上“湖北”地域背景的“剩女”时,突然发现,她们的故事其实挺值得记录,她们都在寻找爱的路上不断“折腾”,或无奈或精彩,或许这和湖北女人骨子里特有的刚毅豪爽有关。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
一年相亲12次,村头相到村尾
袁牧的皮肤很好,粉嫩嫩的,这可能和她的职业有关。她是广州一家美容美体中心的按摩师。虽然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两千多,但她很喜欢。她觉得钱不是问题,唯一的缺点是,在这里她几乎接触不到男性,别人的老公或者男朋友除外。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同事们身上,据说这家十多人的美容美体中心,除了两个已经结婚生子外,其余都还“单”着。年纪最大的“老总”今年已经快40岁了。“村里和我同岁的姑娘孩子都‘打酱油’了。”袁牧自嘲地说。按照时下的“剩女”标准(25岁以上),袁牧其实还算不上“剩女”,但加上出生于湖北荆州下面一个小村庄的背景,她说自己一跃成为“齐天大剩”(35周岁以上的单身女性)都不过分。
这让袁妈妈也很犯愁,这个生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的妈妈觉得“袁牧可能会成老姑娘”,尽管她才24岁。袁妈妈还一直责怪女儿不肯进工厂工作“厂里男孩子多啊!”。
总之,为了这个不省心的女儿,袁妈妈四处奔波。几乎每个月,袁牧都会回到湖北荆州老家相亲。一年下来,妈妈居然从村头到村尾总共帮她张罗了12次相亲。
我忍不住问,标准是什么?
袁牧说“有正经的工作,有自己盖的房子。”
“这么简单?”
“是啊,我们这条件还能要求什么?”
尽管要求定得不算高,12个相亲对象也都符合条件,但袁牧觉得“没感觉”。最后一次相亲她说是因为对方家的茶几布太俗气而落荒而逃。
“其实好不容易出来了,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去。”这是这个湖北女孩的真实想法,尽管她没有和袁妈妈坦白,但母亲似乎已经看穿了女儿的心。妈妈长途跋涉来广州打工,美其名曰为弟弟妹妹赚学费,其实在帮袁牧留意新对象。“前几天还在张罗看门口阿姨的儿子和我相亲呢。”袁牧甩了甩头说。
她已经不再盲目相亲了,最近倒是靠着网络有了点“眉目”。“对方是个老师,人不错,在广州也有房子,不过现在还是培养感情阶段,未来怎么样不好说。”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
家有“剩女”,父母着急
和袁牧一样,李天天也是因为工作环境“剩”下来的。身材瘦削,皮肤姣好的她在番禺一所国际幼儿园工作。她常年接触到的男性也只有“爸爸”和“鬼佬”(外教),幸运的是外教们一般都是单身的。
由于长期相处,李天天被外国人的幽默风趣所吸引,但由于各种原因,譬如工作调动、签证到期、父母反对等等,这些外国男朋友常常谈到一半就不辞而别。几年下来李天天的年纪慢慢也走到了32岁。
为了改变现状,李天天辞去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开了家服装店,一来拓宽社交圈子,二来也是让父母安心。“起码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家有剩女,父母着急的心情你懂吧。”李天天还说起这样一个故事,每次父母出去参加婚宴,看着别人一家三口乐也融融的样子,父亲都会“喝高”。“母亲说,以后这种场合他们就不去了,心里难过。”
一年前,李天天又交往了一个美国男朋友,但是由于父母坚决反对她的异国恋情,所以这次她始终不敢公开。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男友觉得“还没准备好(结婚)”。尽管32岁的李天天已经有点着急了,“但他不开口我绝对不逼(婚)。”
这种僵持的局面终于在上个月被“打破”,男友觉得李天天体贴贤惠,将来应该会是个好妻子,开口求婚了。本以为更大的难题是如何说服父母,但没想到这一关过得非常容易,“也许是觉得女儿年纪大了,呵呵。”李天天笑得很开心。
李天天说,如今男友决定常驻中国发展,婚后还准备把他们那边的果酒向中国推销,“我算是熬出头了。”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
“海归剩女”,剩得理直气壮
30岁的武汉女孩陈述有着靓丽的外表,不错的学历,五年前还去过英国留学、工作。是个典型的“海归”,这样一个女孩至今单身常常会让身边人觉得惊讶。
“没啥好惊讶的,这是折腾的结果。”她常常会以不经意的口吻回应身边人不可置信地问询。留学前,她在中国也曾交往过一个男朋友,两人还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她“还想出去看看”,她希望男朋友再等几年,男友起初也答应了,但这段异地恋还是无疾而终了。“开心和伤心都没有人能及时分享,渐渐就淡了,算是和平分手。”陈述回忆这段感情没看出有太多留恋。
留学期间陈述不乏外国追求者,但她总觉得有文化背景的障碍。可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以及父母的催促,始终坚持“国货”的她决定为了寻找中国男人回国。“虽然我并不觉得‘剩’有什么问题,单身的日子远不如相夫教子的日子长啊。其实我的故事大概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所有爱折腾的‘海归派’。”
陈述去年三月回国,如今在国内虽然还没成功“折腾”到男朋友,但这个身边不乏追求者的女孩绝对不担心,“宁缺毋滥是我的宗旨”。
一圈采访下来,我突然发现,这三个湖北女孩似乎都“爱折腾”,为“感觉折腾”,为“男友折腾”,为“眼界折腾”,骨子里勇敢刚毅的气质早已不言而喻,有了这份寻找爱的勇气,必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