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凤凰网)
叙述者:之姣 女 42岁
一路顶着高温酷暑,长途跋涉回家探亲,一遍遍敲门、喊叫,没有动静,家里的电话也没有人接,只有耐心地等待母亲开门。
全身已经被汗浸湿,过了好半天,门内才隐约传来悉悉索索的响动声。大概是母亲在门孔里确认敲门的人不像坏人的情况下,才慢吞吞地取出钥匙开门。
门慢慢被推开了,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瘦骨嶙峋的母亲站在那里有些摇摇欲坠的样子。我愣住了,天啊,只是半年不见而已,母亲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儿,像缩水了似的。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看着眼前将至耄耋之年的母亲,我的心顿时碎得一塌糊涂。
“妈妈!”当母亲看清是自己的女儿时,眼睛里一下子有了喜悦的光芒。
我扶着母亲回屋,她的身子骨瘦弱得还不如一个九岁的孩子,心头一阵阵恐慌袭来。
真不敢相信,曾经那么强悍的母亲,带着我们一家子闯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险滩,永远笑看人生。而此刻,无论多傲慢多强势的人,到最后都会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干瘪而无力。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电影《岁月神偷》里说的,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儿女再多再孝顺,人世间那种伴侣之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和填补。母亲哪儿也不去,坚持要自己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或许,这间房子是父亲留给母亲最后的录音棚,母亲就是靠着这间老屋延续对父亲的念想。
虽然,父母的婚姻一直是在争吵中度过的,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相依为命了63年。当吵闹声骤然停止,原本的世界开始变得异常清冷,正是因为这份清冷,让母亲的生活几乎陷入了无声的世界。她总是在自言自语,像是在跟天堂的父亲说话。可空荡荡的回声终究难以抚平母亲的孤独。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清冷久了,母亲越来越不适应周遭环境的喧闹,外面的脚步声,嘈杂的人群,关门的撞击声,只要有任何一点声响,都能让她恐慌得犹如惊弓之鸟。兵荒马乱战争年代留下的阴影,使得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没有安全感的困扰便成为她最大的焦虑。
2
在那种群魔乱舞的岁月里,母亲骨子里的那份刚烈让她不惧怕一切,每一次都是母亲挺身而出护在父亲前面。
母亲出生官宦之家,是正妻所生长女,被外公捧为掌上明珠,把她从小就当男孩子培养。儿时上过私塾,长大上的是女校,母亲在武术、女红方面样样不落,这也造就了母亲坚强不屈不服输的性格。
18岁那年,外公病逝,家里仿佛是天塌了下来。外婆不得不为母亲的终身大事考虑,在众多提亲的队伍中,外婆选中了国民党军官身份的父亲。外婆当时对母亲说:“女呀,这个男人好英俊,个子好高,走起路来恐怕能撞倒几个人。我看他可以给你安全感,你见见吧。”
母命难违,在当时还算是进步女青年的母亲,理想和抱负随着家庭的变故而搁浅。对爱情一无所知的母亲只见过父亲一次,他们的婚姻大事就这么定了。大婚之日,国民党某将领赠金粉对联:“佳期禧临双十节,好婚基奠胜利年。”这对联里,各取了父亲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横批是“天作之合”,可谓寓意深远。
他们的婚姻在一片喝彩声中拉开了序幕,母亲从此跟着父亲开始了动荡不安的生活。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蒋介石带着部队大去台湾的时候,母亲和父亲意见发生了严重分歧。母亲无法舍弃土生土长的西北娘家,死活不愿意跟着部队去一个人生地不熟,可能永远见不到亲人的地方。一想起要跟亲人分离,母亲抱着襁褓里的孩子痛哭流涕,最后父亲还是心软了,只好选择了留下……
抉择决定了命运,留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为了自身安全,不得已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糊口,母亲不断地把金银首饰拿出来变卖,还熬夜做一些绣花、编织等传统工艺,拿到集市去卖。
再后来,父亲因为身份问题,在文革中不断被戴上高帽拉上台游街批斗,红卫兵还经常在深更半夜拿着枪冲进家里要把父亲带走……
父亲的锐气就是在文革中被扼杀,挨批、受整、精神摧残使父亲变得寡言少语、谨小慎微。在那种群魔乱舞的岁月里,母亲骨子里的那份刚烈让她不惧怕一切,每一次都是母亲挺身而出护在父亲前面。
后来全家人下放到北方某农场,我家依然处在被排挤的尴尬时期。父亲在农场挣工分,母亲一直深居简出在家做主妇。随着扫盲班的出现,我们家才算遇到贵人相助,母亲的学识被重视,组织上三番五次派人上门动员母亲出去工作。
母亲是个能干的女人,那几年,为了跑回城户口,母亲带着才刚刚记事的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挨家挨户去求人,那种勇敢和执著就像秋菊打官司,为不公平待遇讨回公道。
正是母亲那种不服输的坚持,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当年就是这双温暖的手,牵着我长大,如今小手变成大手,
我只想牵着母亲的手一直陪伴她。
回城之后,日子好过了很多。随着母亲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与父亲的悬殊却越来越大,争吵随之也多起来。
母亲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极爱唠叨,让全家人深受其苦,尤其是父亲。那时候,在孩子眼里,母亲严厉父亲慈爱,孩子们都是站在父亲一边的。我对母亲的误解一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开始体谅她的不易和辛劳。
母亲虽然有大小姐脾气,但她没有一点娇生惯养的习性。在我们家,父亲从来没有下过厨,始终是甩手掌柜的角色。母亲担负了全家里里外外所有的重担,面对困境,从来没有畏惧和退缩,吃苦耐劳,自己捱过不少辛酸的日子。
经历过饥荒年代的母亲很少糟蹋粮食,她永远是等全家吃完了之后自己吃剩饭的那个人。母亲经常教育孩子不但要节俭,过日子还要“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有未雨绸缪的意识。
直到现在,母亲退休工资虽然很高,可她依旧十分节俭。为了省电,家里用的是15瓦的灯泡,她很少照明习惯摸黑。宁可每天吃剩饭剩菜,也很少去餐馆铺张浪费。她对自己苛刻,对别人却很大方。当听到汶川、玉树有难的时候,她亲自把几千元的捐款送到了当地民政局,说要资助有困难的人。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握着母亲骨瘦如柴的手,我心里的愧疚一刻也无法停息。这柔若无骨的双手,曾经是那么丰润柔软,如今却只剩下一层皱皮。当年就是这双温暖的手呀,牵着我长大,如今小手变成大手,我只想牵着母亲的手一直陪伴她。
当褪尽了世事沧桑,母亲的目光清澈单纯得像个孩子。那天她看着我问:“你哪一年出生的呀?你多大了?你家里都有谁呀?”当时我大笑起来,可是笑过之后内心是一阵阵酸楚。认不出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真的老了,她的记性时好时坏,一天不如一天,脑子也慢慢糊涂了。
每个母亲都曾是孩子们的守护神,但是,每个守护神也会老去。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后悔于自己没有先知先觉,而大彻大悟也是在初为人母之后。我曾经对她的霸道她的独断她的喋喋不休抱有成见,而且将这个成见怀揣了很多年。
母亲的前半生一直在为八个孩子操劳,等到孩子翅膀硬了一个个飞走,后半生又成了父亲的专职保姆。母亲常说自己前世欠了父亲的,所以这辈子做了他的长工,为他任劳任怨了63年。母亲的情怀,父亲永远没有读懂。63年,父亲没有对母亲说过一句甜言蜜语,没有给母亲送过一束鲜花,甚至连一句赞美和肯定的话都不曾留下。
父亲临终前喊着母亲的名字说了一句:“我对不起你!”让母亲老泪纵横,这一句“对不起”饱含着父亲对母亲63年的愧疚,如果年轻时父亲能为自己的背叛和欺骗道歉,母亲也就不会怨恨这么多年。只可惜,这一句“对不起”让母亲等了63年。木讷的父亲永远都没有明白母亲爱恨交织的感情。
母亲在遗憾中被漫长的岁月熬白了头发,榨干了水分,她老得眼睛看不清了,耳朵听不见了,走路已经有明显的失重感,一旦蹲下去就半天起不来……
我搀扶着母亲,像拉着一个走不稳路的孩子,她是那样柔弱无助,需要我们悉心呵护。面对她,我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软化,内心所有的戾气都化作云烟。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当衣食已经不再是问题,让我们用耐心和孝心去温暖母亲的心灵,陪在她身边,让她少一此孤单和寂寞,帮她找回失去的安全感。
每个母亲都曾是孩子们的守护神,但是,每个守护神也会老去。作为儿女,这个问题,意识得越早越好。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