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凤凰网)
倾诉人物:郑闻(化名)
倾诉时间:10月22日
倾诉方式:情感倾诉热线
1943年我随父母初到东北,那年我12岁,如今我已经是快80岁的老人了。
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我从一个小学徒成长为一名“八级工”劳模,这期间我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一晃我们结婚已近60年,所以我很想把我的故事说一说……
父母回了老家只把我孤身留在沈阳
我的老家在山东章丘附近的农村,我上面有两个哥哥,我的出生并没有给家里带来惊喜,反而是沉重的负担。后来家里越来越穷,爹娘就带着我们兄弟三个闯关东来到了沈阳。
刚来沈阳的时候我们举目无亲,找了个小煤棚先占个脚,就靠打零工过日子。那年我的两个哥哥分别是18岁和16岁,已经能帮家里干活了,而我才12岁,也做不了什么,每天就待在家里给家人做饭。
爹娘和哥哥打零工很辛苦,有时候要是遇上不顺心的事儿回来就会骂我“吃闲饭的”,我知道他们也不容易,赚的钱勉强够维持生活,所以我从来不敢吭声。
这样的生活过了两年,突然老家托人捎信儿说奶奶生病不行了,让我们马上回去。娘听完就哭了,说这一大家子人回去可怎么活呢?爹闷头待了半天,最后说:“把东西收拾收拾,明儿就回去。”
那天夜里我们都睡不着觉,我听见娘在被窝里低声地哭,爹一个劲儿唉声叹气。天快亮的时候,我才迷迷糊糊睡着,朦胧中好像是娘的声音:“娃,以后就靠你自己了,你要想办法活下去。”然后我觉得有湿湿的东西落在我的脸上,我可能真是困极了,翻个身又睡了过去。
等我醒来时,发现爹娘和两个哥哥都不见了,家里的生活用品也没了,只剩下我睡的一床被褥,枕边有几张大饼子。我跑出煤棚,走了好几条街,也不见他们的影子,我忽然意识到他们回山东把我自己扔在沈阳了。
我边走边哭,嘴里喊着:“爹,娘,你们咋不要俺了?”路上有人见我可怜,塞给我点吃的,可我还是哭。一直哭到天黑了,我才回到煤棚。
那一夜,我又冷又怕,抱着棉被哭着睡着了。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当学徒让我活了下来,开始了我全新的生活
第二天,我把大饼子都吃完了,饿得不行,就出去讨饭。没走出多远,看到一个和我们一起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大伯,他见我可怜,就把我叫到他那儿吃了点东西。
那个大伯家也有好几个孩子,没法收留我,又怕我一个人流浪被饿死,就找了旁边一个修自行车的大爷,跟他说让我给他当学徒,不要钱,给口饭吃就成。那个大爷家里没有男孩,就答应了,从此我的肚子也就有着落了。
刚开始学修车挺苦的,我身子弱,干不动活,也没少挨骂。但我很勤快,忙里忙外的啥都干,有时还去帮大伯弄些柴禾,所以大爷一家对我还行。
这样过了几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也满18岁了,于是我结束了学徒生涯报名进了工厂。我那个老乡大伯见我长大了,就开始给我张罗媳妇儿。大伯的妻子见我不错,就说要把她的外甥女介绍给我,让我回老家相亲。离开家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没回去,借着回去相亲,我踏上了故土。
回去后我没有回家,而是住在大伯的亲戚家,可能对于当年爹娘把我扔在沈阳还是有一种恨吧。相亲时我并没有见到那个姑娘,是她娘和她婶子过来的,见到我后挺满意,又听说我在沈阳工厂上班,当即就表示要订婚。于是这桩婚事就定了下来,只待第二年迎娶了。
我爹听到我回去相亲的消息,想见我又不好意思,就托我姑来找我,说当年把我扔下也是迫不得已,娘还因为这事儿回来后上火得急病去世了。
听到娘去世的消息,我难过地哭了,想想他们可能也真是有苦衷吧,我回到家和爹见了面,给爹留下一些钱,又去给娘上了坟。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老伴从开始哭着要回老家到现在的相伴
1950年,我回老家和早已订了婚的妻子办完了婚事,婚后我们一起回到了沈阳,那年她19岁,第一次离开村子跟着我来到沈阳。刚来沈阳那些天,她总哭着说想家要回去,我只能哄她说等过年了就带她回去。
不久妻子就怀孕了,生下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很高兴,可我又不会做饭,只能上顿下顿地给她吃粥,把她吃得直哭。孩子刚满一百天,她就带着孩子回山东老家了。这一住就是一年,后来我急了,托人给她捎去路费让她回来了。
可能也是当时我们年纪都小吧,这起初的日子过得并不太顺当,但很快妻子还是回到了我身边。过了几年,我们都长大了,我们陆续又有了三个孩子,她一直没有工作,在家里带孩子。所以我工作特别努力,每次单位职称升级肯定我是第一个升的,每年评劳模我都没落下。
在工厂我有一个最要好的工友,也是带我的师傅,从我进厂他就没少帮我。他有个心病,就是他和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当我最小的女儿出生后,他就一直希望能过继给他。
那时妻子一个人带那么多孩子也确实很辛苦,但她并不同意把孩子送人。后来禁不住身边人一个劲儿念叨,就想着让孩子去他家住两天先试试。说来也怪,女儿在我家晚上总哭,到他家却很少哭闹,于是我们就决定把小女儿过继给了他。
那时我们是邻居,平时见女儿也很方便。后来我的这个朋友去青海支援建设了,一家都搬走了。从那以后,我很多年没见到女儿,每每想到小女儿,再想想我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的遭遇就会感到非常心痛。
十年前这位老哥得了重病,临终前把女儿送了回来,看着重回到我膝下的女儿,我真有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女儿那时已经成家了,我也退休了,我和老伴帮着女儿带带孩子,也算弥补了一个做父亲的心愿。
尽管年轻时老伴跟着我没少挨累,我也没给过她什么轰轰烈烈的生活,年轻时她总哭着要回老家,可是我们始终相伴着走过来,明年就是我们60周年钻石婚了,现在她再也不吵着回老家了,因为这就是她的家,她习惯了在沈阳的生活,习惯了和我在一起的生活。
每当看到电视剧《闯关东》,我就想,如果当年没走出那个村庄,如果当年我孤身一人在沈阳没有坚持下来踏实地生活,也许我不会有现在的这种生活经历,正是有了那段经历,才让我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
苦与乐,都是滋味
郑闻老先生给阿阳讲的闯关东的故事,没有电视上演得那样波澜壮阔,老人把自己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生活讲得波澜不惊却饱含深情。其实阿阳能感受到老人的一生并不那样平静,只是经过时光的锤炼,老先生已经可以把苦与乐、惊与喜都化作生活中安详平和的一笔。
正如老先生说到12岁的自己就被孤身一人留在陌生的沈阳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慌张与惊恐,也没有对父母的恨,只是说到母亲因抛弃自己而病逝,才多了几分伤感;说到当年老伴哭着要回老家,老先生也都当做早年的趣事说给我这个后辈听。
郑闻说,现在岁数大了,想想年轻时的这些经历,反倒觉得很充实。这就是生活吧,当你认认真真地对待它时,苦与乐,走过时,都成了值得回忆的滋味。
[请本文作者与本网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责任编辑: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