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朝有个假皇帝——绝代风华——往事知多少之赵光义篇

第140节

日期:2011-08-28 09:42:54
      
        十月,赵光义任命杨徽之为左谏议大夫,与右谏议大夫毕士安并为开封府判官。兵部郎中乔维岳、寿王府记室参军水部郎中杨砺、谘议司封员外郎夏侯峤并为推官。几人入谢,赵光义耳提面命,叮嘱他们好生辅导赵无侃。
        吕端见寇准回到朝中,也被官家任命为参知政事,于是主动上表请居寇准之下。仔细分析就知道其中原委,一者,寇准虽然年轻,但是经科举入仕之人,所谓的天子门生。吕端在心底对自己是荫补为官的事而耿耿于怀。
        二者,早在太平兴国五年,寇准就曾向赵官家举荐吕端,说他器识非常,应当委以重任。寇准对吕端有荐举之恩。
      
        赵光义担心寇准再犯上次的老毛病,于是任命吕端为左谏议大夫,位在寇准之上,也是希望吕端的老成持重可以影响到寇准。
        吕蒙正罢相之后,接替他的人仍是李昉,与他同时拜相的还有张齐贤。因为赵普的推荐,张齐贤成了继吕蒙正之后赵光义一朝进士中第二个出任相职的‘天子门生’。赵光义再次启用李昉,也不再嫌弃他只知诗酒自娱了。任他为首相,仍是希望他以新带旧的意思。然而,时间不久,赵光义就又发现了问题。李昉未拜相之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壮志在胸,拜相之后行事却与从前志向大相迳庭。只是循默不言、无为而治,而张齐贤在赵光义眼中也变的力不从心、盛名之下,其实不副。
      
        赵光义只知道责备臣子,却不知自省。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防大臣们弄权,所以设置了许多新的官僚机构。这样一来,使得机构臃肿不堪,人浮于事。许多事情,必须得他亲自拍板才能最终决定可行与否。事无巨细,他都是亲力亲为。赵光义不怕自己过劳死,却埋怨朝臣们行政不作为!两年之后,李昉与张齐贤二人同时罢相,吕蒙正再次拜相,独掌朝政。
        重出江湖之后的吕蒙正,行事一改从前,变的勇于任事,敢作敢当、行事尽学赵普。淳化五年上元夜,赵光义大宴群臣,志得意满的官家自吹自擂、标榜自己道‘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
        听到赵官家自己吹嘘江山社稷‘太平有象’,与会众臣工急忙纷纷附合,一时间宴席之上谀词如潮、马屁山响。一派安定团结的氛围之中,宰相吕蒙正却发出了不和谐之声,避席谏道‘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听了吕蒙正一番话。赵光义虽然心中恨他大煞风景,却也只有沉默不语。见赵官家面现尴尬之情,吕蒙正面不变色,泰然自若重新落座。
        另有一次,赵光义要遣使前往西北,命令中书推荐一个适合出使的人选。吕蒙正荐举一人,却不合赵光义的意思。改天,赵光义再问,吕蒙正仍将旧日所拟名单奉上,官家仍不同意。第三次,吕蒙正仍是荐举那人。赵光义心下严重不爽,于是把吕蒙正所奏扔在地上,厉声质问吕蒙正道‘你怎么那么固执呢?今天必须得换人!’
        吕蒙正不为所动,答道‘不是微臣固执,是陛下不体谅臣下!’仍坚持不改初衷,认为自己荐举之人完全可以胜任其职事。温言谏道‘臣不能妄随君意,贻误国家大事!’说完话俯身拾起奏章,从容告退。左右人见赵光义满面怒容,无不在心下替吕蒙正捏了一把汗。在吕蒙正的坚持下,那人奉旨出使,果然不辱使命。吕蒙正更博得知人善任之名。吕蒙正任相之后,辛劳王事,然而,赵光义总感觉吕蒙正难以负托孤之重任。
      
      日期:2011-08-29 10:18:09
      
        至道元年三月(公元995年),吕蒙正再次罢相,被任为右仆射。代他出任宰相一职的正是经了数十年宦海沉浮的大器晚成之人吕端。当赵光义稍稍表露出有意任吕端为相的时候,就有人离间道吕端行事糊涂,为相恐怕耽误国家大事。而赵光义认定吕端此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赵光义借着在宫中后苑大宴群臣的机会,作钓鱼诗一首,其中有一句为‘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将自己喻为周文王,吕端比做八十方遇文王的姜太公。明白无误的在众臣工面前表明了自己属意吕端、有意大用的意思。被官家寄予厚望的吕端,也和诗一首。其中有‘愚臣钩直难堪用,宜问濠梁结网人。’之句。(慕雨按,吕端所和之诗句见载于《玉壶清话》)
        吕端拜相之后,知道同为参知政事的寇准在赵光义心中据有重要地位,担心昔日同僚的寇准心中不平,大事不糊涂的他主动上表请赵光义准许寇准与自己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视事。见吕端不专权、如此识大体,知道为领导分忧,官家当然允从。
        几天后,赵光义出手札晓谕朝野,‘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奏闻。’更表明了自己用人不疑的胸襟。以赵光义的疑忌之心,居然对吕端如此信任,也算是异事。
        至道元年四月,孝章宋皇后崩。赵光义一直以来没有立太子,也是与宋氏健在有关。宋氏的死,标志着赵匡胤时代的完全终结。赵光义行事再无顾忌,八月,赵光义诏告天下:公开立儿子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恒,大赦天下,仍摄开封尹一职。
        历史证明,赵恒之所以最后成为储君,并不是由于他出生时候有什么异象。而是因为一个兄长疯了,一个兄长的意外死亡,他只是顺位继承而已。史家这样写来,只是倒置因果:并不是因为他生时有异,而成为君王;而是因为他成为了九五至尊,所以会出现生有异象之事。史家如此捧赵官家臭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无可厚非,后世有人倘若信而不疑,那只是愚不可及而已。
        李唐季世以来,到赵宋至道元年。中原战乱不休,动荡不已,哪里会顾及到国家立皇太子礼仪之事,册立太子的礼仪也废止了近百年。这时候恢复举行,朝野士民无不是载奔载欣,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当赵恒告祭祖庙銮舆回京时候,京师之人观者如堵,人们交口称赞‘真社稷之主也!’
        这话很快被赵光义耳目侦知,疑忌心太重的赵光义听到之后,心底疑心大起,转而‘羡慕、嫉妒、恨’上了自己的儿子。赵官家立刻召见寇准,一见面就怒不可遏质问他道‘天下臣民属意太子,欲置我于何地?’
        寇准见赵光义这般光景,心下虽觉好笑,只有劝慰赵光义道‘陛下自择太子付以神器,天下拥戴,正是社稷之福也!’赵光义一听,细一琢磨,还真的是这么个理儿。转嗔为喜,回到后宫,宫中上下也都向他道贺。
        赵光义越想越得意,再次出宫,招来寇准欢饮,君臣二人喝的一醉方休。
        寇准对立储之事有定策之功,又与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议政,圣眷优渥,在朝中风头一时无二。
        进入中央决策层的寇准担心自己年轻不能服众,琢磨援引同僚,在朝中增加更多的话语权。遍视朝臣,居然选择了张洎。【寇准年三十余,太宗欲大用,尚难其少。准知之,遽服地黄兼饵蘆菔以反之,未几髭髪皓白。——《国老谈苑》语】
        至道元年四月时候,翰林学士张洎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这正是出自寇准的有意荐引。最初,寇准知吏部选事,张洎负责具体事务、掌考功,是寇准的下属。
        史载‘洎夙夜坐曹视事,每冠带候准出入于省门,揖而退,不交一谈,准益重焉,因延与语。洎捷给,善持论,多为准心伏,乃兄事之,极口荐洎于上。’
      

喜欢宋朝有个假皇帝——绝代风华——往事知多少之赵光义篇 请大家收藏网址:(www.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2条记录; 当前140页/共142页   

[首页]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尾页]


第140节_宋朝有个假皇帝——绝代风华——往事知多少之赵光义篇在线阅读_独孤慕雨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51 t:212-21956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10e45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