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朝有个假皇帝——绝代风华——往事知多少之赵光义篇 |
第141节日期:2011-08-30 11:12:11
据此可知,张洎此人极具表演天赋。热中功名的他,是个德不胜才之人。故意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假清高样子,其实是有意给寇准下套。寇准虽然也是科举入仕的‘天子门生’,却是个‘不学无术’之人! (慕雨注:寇准得此评判,并非是慕雨有意污蔑。【《宋史.》载:初,张詠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詠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詠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詠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也。”】 以张洎的学术见识,当然会令寇准叹服,兄事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赵光义却没有寇准那么好糊弄,对于张洎这个二臣,他是既要用,又要有所提防。早就听闻此人在南唐就弄权,害死了直臣潘佑。一天,赵光义向同是南唐旧臣的翰林待诏尹熙古等人询问起了当年事情始末。这才知道潘佑之死是因为触怒了李煜,与张洎并无多大干系。这才提拔张洎出任参知政事一职。 张洎知道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因为寇准大力荐举,知恩图报的他‘奉准愈谨,事一决于准,无所预,专修时政记,甘言善柔而已。’ 张洎这样做,也不尽是出于报恩,而是他历事数君,宦海沉浮多年,政治嗅觉灵敏,早就感觉到了危险:与吕端老成持重不同,寇准行事太过张扬,不知韬光养晦。长此以往,当然‘盈不可久’。富贵怕见花开,寇准这样行事,倒霉指日可待。自己只有固位保禄,与寇准刻意保持距离,明哲保身而已。 很快,张洎的担忧成了现实——至道二年七月(公元996年),寇准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出知邓州。 依惯例,南郊祭天之后,中外百官都会升官。所有官员都眼巴巴的等着祠南郊的早日到来,这其中就有数年前与宋沆一道上表求立太子的冯拯。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冯拯被贬岭表之后,为谋求重返政治权力中心,不惜上蹿下跳地向赵光义表忠心,摇尾乞怜。史载,‘拯知端州,既至,上言请遣使括诸路隐丁、更制版籍及议盐法通商,凡十余事。太宗欲召还参知政事…’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他的所有努力全成了泡影:‘寇准素不悦拯,乃徙知鼎州。改通判广州’。 冯拯本来盼着郊祀之后,自己苦尽甘来,重新获得官家青睐的,哪知道寇准仍有意打压他,出中书札子令冯拯排位于从前职位低于冯拯的彭惟节之下。这样一来,彻底无望的冯拯心中愤恨难平,告御状说寇准擅权谋私。同时把寇准所书的中书札子奉上为证;冯拯上司广南转运使康戬也同时上书指斥寇准专权,朝臣中吕端、张洎、李昌龄尽是寇准荐引之人,(时任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数人在朝中党附寇准,以寇准马首是瞻。 赵光义览表章顿时大怒,自己对寇准如此信任,结果却换来他擅权误国。朝臣专权最是让他难以容忍之事。立即召来几位重臣对质。而寇准‘适祀太庙‘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却偏偏不能出现场。面对着怒不可遏的赵官家,吕端这次没有办法再做老好人了。只有推脱道‘寇准刚愎自用,微臣不愿意与他争执,也是担心有伤国体,贻笑中外。’关键时候,为求自保,张洎猪八戒倒打一耙。落井下石、诬陷寇准。 寇准回到朝中,入对于前殿,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赵官家问起冯拯的事情,他还在为自己极力辩白。说官员迁降之事是与吕端等人商议之后才做的决定。这时候张洎主动上前,揭发寇准退多谤言。 ‘准色变,不敢自辩’,如果再多说,只有越描越黑了。 日期:2011-08-31 10:28:28 第二天,寇准做了最后的努力,希望为自己洗清罪责。‘又抱中书簿领,论曲直于上前’这时候的赵光义对寇准已经是失望之极,再也没有了连赐他飞白书体十八轴的心思。厌恶的叹息道‘雀鼠尚知人意,况人乎?’ 寇准失宠,既有他不知收敛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张洎所说寇准‘退多谤言’,寇准不敢当面解释,应为实有之事,寇准续弦正是宋皇后胞妹。好女子多的是,而寇准偏偏会娶宋氏,也实在是件令人不解之事。寇准并没有因为王禹偁被贬之事,而引起警觉,做官反应如此迟钝,被贬也是情理当然。 他更应该知道赵光义最恨的人就是赵普,在太祖一朝,赵普利用自己的相权,用堂帖的形式没有少剪除晋王府邸旧臣。而寇准却用中书札子专权行事,正是触动了赵光义心底最隐秘的神经。强势的君王当然不会乐意看到君权旁落,相权凌驾于君权之上。 冯拯一介贬臣,却最终扳倒了最受赵光义宠信的重臣。以他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本是件令人生疑的事。相信事情定然不会如史书记载那么简单。 元僖猝死,马上就会有人在官家面前指出他的死并非是自然死亡;无侃册立为太子不久,马上就让赵光义产生丰富之联想。也一定是背后有人在搬弄是非。 综合史料分析可知:在朝中,早已经有大臣与深居九重的李皇后形成了新的战略同盟,中间人正是王继恩公公。从赵光义死后、真宋继位,朝臣中遭贬谪的臣子是何人就可以忖度——朝臣中潜伏着拥立赵元佐为君的一股势力。其中李昌龄、胡旦正是待机而动者。 至道二年十二月,沉寂了数年的胡旦重返汴梁城,官复原职,再次出任知制诰。赵光义虽然对他恩宠有加,但是胡旦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努力向着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他的理想,一直是要进入权力决策层,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宰相。 然而,照目前情景,想要在职场上要求更上一层楼的话,显然已经不大可能。好在胡旦不是那种只知道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主儿,有远大理想的他,当然不会因为朝中没有了赵昌言,就此望峰息心,裹足不前。检视朝臣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做为他进步的台阶。他把眼光聚焦到了内朝——李皇后! 李皇后虽然也曾生过一个儿子,可惜早夭。赵光义九个儿子,一个也不是她所生。李氏十九岁入宫,雍熙元年被立为皇后。她最喜爱赵元佐,后来干脆把赵元佐之子赵允升养在宫中,承欢膝前。虽然赵元佐被废为庶人,在她内心中仍然希望他可以继位为君,自己喜欢的赵允升也会因此而成为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 胡旦与王继恩等人却并不如此想,他们都是有政治诉求的野心家。他们看重的是后宫中有李皇后为天下母,朝廷中有李继隆掌握禁军。如果借助李皇后兄妹二人在朝中的势力,拥立赵元佐复辟登基,那么几人就会有定策之功,荣华富贵也是手拿把掐之事。而且他们觉得拥立一个身体有病之人,也方便他们把持朝政。 |
第141节_宋朝有个假皇帝——绝代风华——往事知多少之赵光义篇在线阅读_独孤慕雨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51 t:212-2268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f1976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