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
第74节这里有必要向那些不太熟悉佛法的网友解释一下,按佛法,佛是高于菩萨的境界,是佛家的最高境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多少凡夫俗子乃至菩萨晨昏修行,日思夜盼的,就是能成佛,达到佛家的最高境界,而地藏菩萨虽证同诸佛,却迹现菩萨,也就是说能成佛却不愿成佛,停留在了菩萨境界,这是为什么呢?
日期:2011-12-14 22:11:52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三〇 此中因缘,说来话长。 原来,地藏菩萨曾发下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话说遵照“循环史观”,地藏菩萨于轮回中,经历千百劫,修行转世无数,其中,曾有一世,其母不良,堕于恶道,死后于无间地狱受苦,地藏菩萨为母布施修福,广施善行,方将母亲超度。一场如斯大劫中,地藏菩萨依据“差序格局”,推己及人,思忖自己有父母,一切众生亦皆有父母,自己要孝敬父母,不忍父母受罪,一切众生亦皆要孝敬父母,不忍父母受罪,由此便发大誓愿,愿光大孝道,自救救人,自利利他,普渡众生。自此后,行大功德愿力,无论是此界他方,无论是过去未来,凡有苦恼众生之处,无不皆有地藏菩萨的化身。 遵照“循环史观”,据佛家轮回转世之说,一切众生于百千劫中轮转无数,于多生中互为父母,前世里谁是吾父母?来生中吾又是谁父母?生生世世无尽,父母因缘无数。 是故,佛家《心地观经》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 是故,佛家《梵网经》语:“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是故,要实现真正的大“孝”,就要真正地以众生为念,普渡众生! 是故,《地藏菩萨本愿经》记下了地藏菩萨如此言语作为“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 是故,《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了我佛如来如此赞许地藏菩萨作为“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这意思是说譬如在三千个大千世界里,所有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每一样都作为一条恒河,这每一条恒河中的每一粒沙又都作为一个世界,这每个世界里的每一颗微尘又都作一个劫数,这每一劫里所积聚的微尘,每一颗再作为一个劫数,地藏菩萨证得十地菩萨果位以来,经历了比上面所说所有劫数相加所得的一千倍还要多。 轮回无穷,众生无数,救度无尽! 是故,可叹地藏菩萨虽自久远劫来,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能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仍难度尽众生。 依佛法,地藏菩萨难度尽众生,我佛如来也难度尽众生,满天诸佛合力亦难度尽众生,那究竟谁能度尽众生? 依佛法,这能度尽众生者,既非菩萨又非佛,既不在九天之上,也不在九地之下。 那究竟在哪里?究竟是谁?究竟是谁能普渡众生? 日期:2011-12-15 20:44:12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三一 度化众生的问题,是佛家的核心问题之一。此中秘诀,我佛如来曾细细说与弟子须菩提,这番言说被记在了《金刚经》中,原文如下: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为了说清楚问题,这里有必要向那些不太熟悉佛法的网友解释一下什么是“灭度”,“灭度”是指超脱轮回苦乐,进入寂灭、清净的境界,从某个角度而言,凡人“灭度”了,也就成菩萨成佛了。世人常常为了达成“灭度”,为了成菩萨成佛而拜菩萨拜佛,求菩萨求佛。诸菩萨诸佛大慈大悲,也往往愿意保佑世人心想事成,而实际上,这保佑世人达成所愿,“灭度”成菩萨成佛,却也正是诸菩萨诸佛修行的功课,积累的功德,此所谓自利利他,助人自助,亦可谓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也。 遵循“天人同构猜想”,佛法本是世间法,在此联系“孝”分析,中国传统社会认同“养儿防老”,按“财富守恒定律”,一个人年轻时为父母尽“孝”,可以视作储蓄功德,种下善因,而当一个人年老后,接受儿女尽“孝”,可以视作收获善果,而中国传统社会认为三十年为一世,如此活到九十岁的高寿,可算是活了三世,照“循环史观”,一个人成年后年老前,比如三十岁到六十岁之间,通常是所谓上有老,下有小,这时尽“孝”,照顾老的,则是对小的言传身教,儿女们自然是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有样学样,等到自己老了,就自然能得到儿女的照顾,这里三十岁到六十岁的三十年间一世所为种下之因,便是在六十岁后三十年间一世所将得之果,善恶有报,天道循环,这亦是合乎“天人同构猜想”。结合“差序格局”,想来容易理解,“我孝父母,儿女孝我”,这便是在成就他人中成就了自己,也就是在成就自己时贡献了社会,避免了社会上出现老无所养的局面。 遵循“天人同构猜想”,如此世间法照应在佛法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佛如来教导弟子“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灭度”众生本是诸菩萨诸佛的修行,是诸菩萨诸佛自己的功课功德,若是执着于“灭度”了多少众生,便是堕入世相,所谓“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放下执着,方得解脱。 遵循“天人同构猜想”,如此佛法照应在世间法上,正如我们所说过的,“孝”出自“人性”,关键是“尽心”,若执着于“人性人心”之外,便是误了。如此,“孝”本是每个人自己的修行,是每个人自己的功课功德,是为自己,又不是为自己。 佛法玄妙,却不遥远,其实依从佛法,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成己成人其实就是成菩萨成佛的修行,成菩萨成佛的功课功德,轮回无穷,众生无数,能行无尽救度,灭度一切众生的只有众生自己。 佛法本是世间法,诸菩萨诸佛之所以能成菩萨成佛,正是因为放下执着,却也正是因为不放下众生,不放下慈悲。 还记得吗?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看到这里,怕是有看官要问了,照这般说,这满天诸菩萨诸佛,却为何单单只有地藏菩萨许下如此宏愿?不是诸菩萨诸佛皆应有诸多修行,诸多功课功德吗?不错,您看得仔细,不过,您怕是忘了前面我们说过的。 前面我们说过什么呢? 日期:2011-12-16 21:45:43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三二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您在此未免原迹了,执着了。 放下执着吧,放下是个自然自在!是故,讲究超脱解脱的佛法自然究竟是不需执着于放下众生,放下慈悲的。 佛法本是世间法啊! 如是者,“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这般佛家言语,若是译成世间俗语,便是俗语老话常说的“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句俗语老话也是颇有些来历的,原是从亚圣孟子的话中演化而来。 |
第74节_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在线阅读_陈士陈观水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5 t:217-11723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e1058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